首页 > 枣庄频道 > 文史 > 正文

滕州红色收藏家李存建展示69年前的珍藏品:一位中国志愿军和一面朝鲜军旗的故事

2019-02-25 00:1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枣庄2月25日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10月8日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19日彭德怀元帅率领第13集团军共计25.5万人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志愿军作战勇猛,打得“联合国军”连连后撤,更打出了云山战役、横城大捷、上甘岭战役等一场场硬仗,势如破竹般的将美帝国主义赶回了三八线以南。历时两年零九个月之久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此停战。

  抗美援朝,入朝参战这一号令,当时在山东响彻大地,英雄的鲁南人民积极响应,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入朝。据悉,山东滕县有2000多名加入志愿军,其中羊庄二区就有1000多名,送子参军的300多名,送郎参军20多名,兄弟一起参军的100多名,他们的英名和他们的英雄事迹已载入了我军辉煌的史册。

  在滕州木石三村有一位农民李存建,他出身于革命家庭,是位红色收藏家。他的父亲李恒琚早年是位铁道游击队员,母亲是老党员,他的二叔李恒贵是抗日英雄,三叔李恒安参加过解放战争。李存建从小就受红色家庭的革命熏陶,经常聆听前辈们讲述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英雄故事,不断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立志继承老一辈优良革命传统,把他们的经历和事迹以及历史资料、遗物收集记录下来,以传给世人,教育后代,弘扬光大。李存建的父亲去世后,他在收拾遗物时发现遗留下来的日记,上面记录了很多老滕县和外地战友的姓名和地址,根据这些线索,李存建从1984年开始就寻找父辈们的战友,打听他们的去处,与之取得联系,进行交流并亲自记录他们讲述的战斗故事并收集他们曾经在战场上使用并留下来的实物,这些红色文物达数千件。2015年他创办了山东省首家农民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并根据收藏史料义务讲解鲁南战斗和滕县保卫战战况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农民红色收藏家。

  1987年初,李存建得知木石镇位庄村有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叫马凤昌,他便来到了他的家里走访。据马凤昌回忆,他1950年从滕县二区就是当时的羊庄公社沈井村入伍并加入志愿军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他英勇杀敌,不怕苦、不怕死,负过伤,立过功。他说:“在朝鲜战场上,亲眼目睹战友们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光滕县二区赴朝的战友就有100多名牺牲,负伤的就更不计其数了。每一次战斗都十分惨烈,每当看到自己的战友在敌人的枪炮声中倒下,我的心里就燃烧着为中朝人民,为自己亲密战友复仇的怒火”。

  回忆起血与火拼杀战场,马凤昌抑制不住内心地激动,他双手捧着他的退伍证件和光荣证书,含着热泪说,能够活着回国,是我的命大。说着,他又回到屋里拿出一个旧包裹,打开一看,是一面旗。他向李存建介绍说:“这是一面朝鲜人民军军旗,长2.4米,宽1,8米,是我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在一次强攻山头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打击美国佬,战斗打响后,越来越激烈,数十架飞机在空中疯狂的轮番轰炸,炮火打得更凶,朝鲜人民军的一个排,已经只剩下了几个人。但是,英雄们并没有被这些野兽的狂嚣所吓倒,我们共同作战,仍然互相鼓励着:“坚决守住阵地,坚决消灭他们!这时,我们看到朝鲜人民军的一位战士高举军旗往前冲,只听一阵枪响,这位战士应声倒下,另一名战士又把军旗高高地举了起来。‘凝叫人倒旗不倒!’这时,我们的几名志愿军战士冲到朝鲜战士的跟前,保护他守住军旗,美国佬的机枪很猛,接二连三我们的战士英勇地倒下了,为了保护这面旗帜,共牺牲了我们滕县籍的十几名志愿军战士!

  “战斗结束后,我们就把这面用十几名志愿军战士生命保护下来的朝鲜人民军军旗保留了下来。在打扫战场时有一个口头纪律,不允许把战场上的物资带回,但是,因为我们几位志愿军战士包括我在内都被战场上的枪炮声把耳朵震聋了,根本就没听到这一口头通知,当时我顺手就把这面军旗装进了行李包里。哪知道紧接着就接到了回国的命令,于是这面朝鲜军旗就被我带回了中国。”

  马凤昌1953年回国,退伍回到了家乡滕县,这面朝鲜军旗就一直被他保留了30多年。当时因耳聋的原因才保留了它,却不知是违犯了战场上的纪律。然而,马凤昌一直是块心病,有些胆怯,也不敢让它露面。但他有个心愿,总想将来有一天把这面旗帜通过有关部门,或采取什么方式返还给朝鲜。可巧碰上了红色收藏家李存建,就把这面旗交给了他,并托付他来完成他的这个心愿。

  物换星移几度春秋。这面旗又在李存建的红色博物馆里收藏了30多年,记者采访时他又把它亮了出来。

  日前,记者采访了红色收藏家李存建,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又来到了滕州木石的位庄村,寻找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马凤昌的大儿子马运田。

  58岁的马云田对父亲的记忆很深:“父亲把那面朝鲜军旗交给收藏家李存建后的第二年就病故了。我父亲是位立过功的志愿军战士,他经常给我们晚辈讲在朝鲜打美国鬼子的战斗故事,记忆犹新。他个头不高,很精明,作战勇敢、坚强,后来当了师首长的警卫员。他向我讲述过关于那面朝鲜军旗的故事,是用我们滕县的十几名志愿军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要好好地保护好,将来要归还给朝鲜。这面军旗我就看到过一次,他从不向外人展示。”马运田还向记者说,他的父亲在村里当过干部,“文革”时期被打成“黑五类”,但他不屈不挠,始终坚信共产党,常说:“我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一心一意跟党走永不变色。”他要求儿女们要艰苦朴素,听党的话,做个好人。马运田还介绍说,父亲很有性格,刚正不阿,敢讲实话,是个硬汉子。父亲退伍后很怀念朝鲜战场上的战争经历,思念从滕县一同赴朝的志愿军战友们。他也曾叫我记下几位战友的名字和地址,他们是羊庄村东李玉华、前沙棚村孙炳英、孙传德、宋村宋学义、羊北村任加本、侯庄村侯以侦等。他非常珍惜他曾为志愿军的那三个证件,记得上级通知他换新证件,他坚决不去换,家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三个证件上都有彭德怀元帅的画像,他是我们的总指挥,看到他我就有信心有力量!

  在李存建的红色收藏博物馆,记者看到除了这面珍贵的朝鲜军旗外,还有大量的红色历史文物和资料。几十年来,他走访了鲁南地区几千名参加朝鲜战争的志愿军战士,收集了数百件实物,其中有鲁南籍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一位老英雄使用过的电台,还有战地医药箱、行李包、水袋和生活用品,革命军人证书、光荣证书、奖章600余件,英雄参战日记100余件,还有慰问品、抗美援朝英雄纪念集(20军 鲁南地区400人)等,距今都有60多年的历史藏品,很有价值。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