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枣庄频道 > 文史 > 正文

中国民协调研组到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调研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人灯舞”

2023-11-21 14:08:3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1日讯(记者 张宗帅 通讯员 张磊)11月20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民协理论评论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锦强带领非遗和民俗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深入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实地考察调研,江苏省民协副主席、南京市民协主席、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季中扬,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系主任张兴宇,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高洁宜,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李阳君等专家学者参与活动,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原副秘书长、枣庄市薛城区政协副主席姚三石,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天丰,市民协秘书长、区档案馆馆长李海流,区政协委员、省级非遗“人灯舞”传承人张磊,以及沙沟镇有关领导陪同活动。

  调研期间,王锦强一行5人深入沙沟镇沙沟西村人灯舞展览馆参观。姚三石向调研组介绍,薛城区现有非遗传承人47人,其中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13名,区级传承人33名。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53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124项。每年利用“春节期间文化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群众文化艺术节”等重要节点,通过非遗民俗展、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让非遗走上舞台,不断提高影响力。

  “人灯舞”代表性传承人张磊向专家组介绍了人灯舞挖掘整理及保护情况。

  “人灯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从商周时期傩文化分支而出,从《人面舞》《祭祀舞》沿革而来,已有几千年历史。鲁南“人灯舞”表演起源于枣庄薛城沙沟镇,1997年,在沙沟镇文化站站长张启恩的深入挖掘下,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灯舞》才得以重新现世。在调研过程中,王锦强详细了解了人灯舞的历史、传承和保护情况,并与传承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他强调非遗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措施,包括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和宣传等方面。

  王锦强指出,非遗保护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的价值。他还鼓励传承人要勇于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王锦强认为,“人灯舞”属于沙沟镇本土代表性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他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人灯舞”的关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这种非遗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薛城区和沙沟镇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视,为“人灯舞”的传承和保护创造了条件,也为非遗和民俗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带了好头。此外,还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指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让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此次调研,大家一致认为,非遗和民俗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乡村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生的诗意之地。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