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薛城全区183个行政村实现集体收入1165.71万元,村均6.37万元!

2022-06-21 16:28:4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21日讯(记者 杜伟)6月21日,枣庄市薛城区召开薛城建区60周年发布会。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褚福刚就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褚福刚介绍,建区60年来,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枣庄市薛城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为薛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农业总产值大幅提升。196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684万元,分别为1355万元、16万元、310万元、3万元;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3.93亿元,是1962年的201倍,分别为23.09亿元、0.30亿元、7.38亿元、0.20亿元、2.96亿元;2022年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98亿元,同比增长7%。

  二、农产品供给更加充足。粮食单产由1962年的48公斤/亩增长到2021年的403.18公斤/亩,增长8.4倍;蔬菜播种面积由1962年的5800亩增长到2021年的8.02万亩,增长13.8倍;油料作物产量由1962年的400吨增长到2021年的4574吨,增长11.4倍;肉类产量由1962年的763吨增长到2021年的1.72万吨,增长22.5倍;蛋类产量由1962年的550吨增长到2021年的8553吨,增长15.6倍;奶类产量由1983年的237吨增长到2021年的924吨,增长3.9倍。

  三、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高标准农田从无到有,累计建成面积达14.28万亩,2022年新开工4万亩,成功获评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示范县;农机装备总量快速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73年的1.46万千瓦增加到2021年的35.99万千瓦,增长24.6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四、农民收入高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62年的62元增长到2021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17元,增长305.1倍;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增长10.7%。

 五、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全区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着力推动特色化、园区化发展。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2个,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4个。二是着力推动绿色兴农。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18处,创建美丽生态牧场15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0家。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是着力推动品牌强农。有效期内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达到44个,“薛城青萝卜”“圣土山黑猪”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沙河崖青萝卜”获评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正在培育打造“薛国尚品”区域公用品牌。四是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7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5家、家庭农场示范场22家。

  六、农村面貌显著改善。2020年,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农村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打赢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一是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5月,累计建设农村公路360公里,通户道路硬化1200公里并实现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改造农村电网1200公里。二是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旱厕4.16万户,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56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设十里湾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区5个,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91个、在建66个。三是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依托“山水林田大会战”,累计治理破损山体13处,生态提升河流(沟渠)132公里,新增及更新造林面积1.2万亩,建设环城绿道26.5公里,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村居5个,湿地保护面积达到1.68万亩。周营大沙河、古薛河、回灌河获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白楼湾湿地公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

  七、农村活力持续增强。2017年,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获评全市首个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目前,已如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清查确认全区涉农村(居)集体资产总额17.13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44.33万亩,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201个,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25.85万人。在此基础上,持续巩固深化改革成果。2021年3月,建成区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搭建“一网四库一平台”系统,迄今办理土地流转交易鉴证面积总计1919亩。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有力助推了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8321.2万元,同比增长23.2%,其中,收入过100万元的村17个,收入过50万元的村51个,收入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2022年一季度,全区183个行政村实现集体收入1165.71万元,村均6.37万元。

  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16年,根据中央及省市部署要求,启动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区5608名享受政策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1200元,较2016年初增长224.57%,年均增长26.55%,高于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559元。全区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483.35万元,发展扶贫项目167个,累计分配收益1303.69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3350人次。

  记者:农业农村局作为乡村振兴的牵头部门,今年是如何谋划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延续60年来辉煌成就的呢?

  褚福刚说,下步,农业农村局将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攻坚突破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产品供给保障、农业全产业链培育等九大工程,大力提升薛城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为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品质薛城提供强力支撑。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现代农业发展。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57万亩、产量稳定在22万吨;推进农业大数据智慧中心、黑牛智慧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国企助推乡村振兴6个项目落地,支持夫宇食品等10家企业做强,力争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突破50亿元;推进九龙泉产业融合示范园、白楼湾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区、三湾里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一园两区”建设,打造市民乡村游目的地。二是突出乡村建设行动。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136个村庄规划编制,科学确定村庄分类,释放农村闲置资源;新改建农村公路35公里,完成周营、沙沟供水管网改造,建设清洁取暖工程1万户,完成5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以村容村貌提升“六大行动”为切入点,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提升十里湾等五大示范片区建设质效,抓实6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三是突出乡村社会治理。以“党建聚合力”工程为抓手,打造“磐石支部”15个,完成18个软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目标任务;以“三年强村计划”为引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确保集体收入过50万元村突破50个、过百万元村突破20个;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为依托,增加农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专项治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维持稳定安宁的农村社会秩序。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