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枣庄频道 > 专题 > 正文

一颗闪亮的“定盘星”——记唐氏木杆秤女传承人张建风

2019-04-19 09:4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枣庄4月19日讯 今年54岁的张建风,家住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西集村,她是滕县羊庄镇蒋行村唐氏木杆秤手工制作第6代传承人,也是唯一的女传承人。

  弱女子担当传承大任

  张建风的师傅是她的父亲张兴民。张兴民从小到滕县羊庄镇蒋行村木杆秤手工制作世家唐家,拜唐朝恩为师学艺,16岁时学成归来,他凭着高超的技艺,走遍徐州、枣庄、苍山、平邑、兖州、邹县等方圆200里的城市乡村制售木杆秤,直到1990年去世,一生制作木杆秤10万余杆。

  张建风共有姐妹三人,她排行老二,妹妹张彦和她是一对双胞胎姐妹。1976年,大姐不幸病逝,大姐的去世给父亲张兴民极大的打击,进而体弱多病,更为自己制作木杆秤技艺传承忧心忡忡,张建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父亲的技艺接过来、传下去。

  1978年,农村分田到户。为了继承父亲的基业,为了帮助年老多病的父亲干农活,张建风初中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义不容辞地接过父亲的担子。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加上个人天资聪慧和刻苦努力,她很快学会了木杆秤制作技艺,生意做到枣庄、薛城、山亭等方圆百里城乡市场。

  张建风介绍说,木杆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制杆秤是一门精细、经典的手艺,大小工序加起来有三、四十道,每一道都得小心谨慎对待,稍有闪失,秤就会出现偏差。一杆承受15公斤的木杆秤要钻将近300个秤孔,这道程序很需耐心,稍有疏忽就会戳穿木杆而前功尽弃。打好木杆秤的秤孔,再将细铜丝插入称孔中,剪断,锉平,便留下了一个个星点。几百个秤孔,当然要几百次穿插、剪断、锉平。用锤子敲打铜丝后,突出的铜丝就陷入了秤杆的称孔里。

  制作木杆秤的主要工序有,冲料:将购置的木料冲成方料,木头选料要求硬度高、木质细腻、不易弯曲;刨圆:将冲好的木料刨圆,头粗尾细,基本完成秤杆的毛坯。秤杆的长度没有特别要求,全根据原料来制作;磨光:用磨石或砂纸将秤杆的毛坯磨圆砂光,直至秤杆表面光滑无毛刺;浸泡:将秤杆浸在石灰水中,一段时间过后,材质不好的秤杆就会出现弯曲或裂痕。这个过程也是筛选秤杆质量的过程;加工:在秤杆两头手工敲上铜皮,然后装上秤钮,秤钮的安装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全靠制作人的经验,一定要保证安装位置水平而不倾斜。装好秤钮后再用专门的砝码标刻度,先刻好几个大刻度,再用圆规平均标好分刻度;钉秤星:用手工钻在标好的刻度上钻眼,用刀具将铜、铝或银丝割嵌到每个钻眼里,秤杆上的每个刻度都是金属丝镶嵌进去的;磨光:在秤杆上擦油用细砂纸或细砂布磨光,磨平秤星装上托盘即可。

  制作木杆秤的手艺人,俗称“钉秤匠”。古时侯,钉秤匠是高级手艺人,需要会三种匠人的技能:制秤杆是木工活;打秤刀、秤钩、秤肖是铁艺;制秤盘是钣金。一般成手钉秤匠一天能钉出三五杆秤。

  木杆秤(称)是一种测定物体重量的计量工具。木杆秤有大有小,大到能秤重200kg(长约200厘米),小到中药房抓中草药的克数称(长约30厘米)。木杆秤由金属秤钩,前毫系(用于手提)秤大量,后毫系秤小量,毫星秤杆和秤锤(秤砣)组成,有的有秤盘。称物时,用秤钩钩住所要称的物件,一手提毫系,一手前后移动秤砣系绳,直到左右平衡,秤砣所在星号数就是所称物件之重量。

  张建风制秤用材考究、技艺精湛、工艺完美,一秤一景致,每一杆秤都堪称艺术品,具有实用、观赏和收藏多种价值特征。她继承父业,一干就是40年,做秤10万有余,代表性作品有:200kg木杆钩秤;10kg盘秤;250g戥秤。

  现在随着电子秤的普及,用木杆秤的人已经很少了,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木杆秤将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为了留住人们对木杆秤辉煌的过去和历史的记忆,张建风依然不忘初心,不忘对父亲的承诺,坚持赶集出摊,她的坚持得到了家庭的大力支持。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儿子姜国栋自主创业,业余时间跟着母亲学习木杆秤制作技艺,并主动承诺接续传承木杆秤制作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同时,张建风近年来注重木木杆秤文化资料和实物的搜集整理,创办家庭木杆秤展览室,免费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参观,并义务讲解木杆秤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让木杆秤这一民间手工艺代代相传。

  木杆秤的来历

  现当今,木杆秤正在逐步被台秤、托盘秤、电子秤所取代,制作木杆秤的生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木杆秤行业辉煌的过去和久远的历史却不会被人们遗忘。

  木杆秤,相传是鲁班发明的,他依据北斗七星加南斗六星在秤杆上刻13颗星花,定13两为1斤。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他给衡器加“福禄寿”3个星花,定16两为1斤。秤杆上有16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1两,每1两都用一个星来表示,俗称“柴秤星”,秤杆上的星记按照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上福、禄、寿三星凑足16个数。第一颗星又叫做“定盘星”,其位置是秤锤与秤钩成平衡时秤锤的悬点。确定好“定盘星”,就是一把好秤了。“秤星”的颜色必须为白色或是黄色,不可用黑色,表示用秤做生意的人,心地要善良,不要昧良心,不要做黑心的生意人。如果商人给顾客称量货物少给1两,则缺“福”;少给2两,则表示既缺“福”还缺“禄”;少给3两,则“福”“禄”“寿”俱缺。从老秤的刻度反映出不短斤少两这是“信用”,福禄寿三星的警示反映着“信义”,古老的箴言流传至今则是诚信。

  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统一使用市斤秤,规定每斤为10两。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又统一使用公斤秤,规定每斤为1000克。

  行将消失的木杆秤

  秤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曾是民间必备的衡器。木杆秤早在秦朝度量衡统一标准之时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木杆秤按秤杆长短及秤砣大小分大、中、小三种型号。大号杆秤一般可称重150公斤,最小的杆秤多用于中药房抓配中药。

  如今,随着电子秤的普及,用木杆秤的人已经很少了,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电子秤已经大行其道,商人刚把商品放在称盘上,便立即冒出一串红色的字体,重量、单价、金额,一目了然。而在小街小巷里的蔬菜摊上,和村民的家庭中偶尔才能撞见木杆秤略显黯淡的身影。也许有一天,木杆秤不再会是计量的工具,而成为公平、信誉的象征,继续在村庄的村民的生活中延续。然而,木杆秤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不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它的辉煌的过去和历史不会被大家遗忘。(赵连友)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