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枣庄频道 > 专题 > 正文

兜底保障提质升级 民生幸福提速加力——薛城区民政重点工作综述

2019-12-27 18:1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7日讯(记者 华敏 通讯员 季桂如) 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保民生最重要的是保底线。今年以来,薛城区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深入推进民政各项工作开展,筑牢民生保障第一防线。 

  社会救助保障精准有力。聚焦脱贫攻坚,紧盯重度残疾、五保老人、孤困儿童、支出型困难、重特大疾病等重点群体,统筹完善以城乡低保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结合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及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低保保障,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全部按照单人单户施保,全年发放低保金1654万元,保障了5345名低保群体生活。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采取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措施,落实镇街临时救助储备金,对109户贫困家庭实施了临时救助。针对全区1566名特困供养人员,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按月足额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和照料护理补贴920万元。全面落实好各项福利保障,确保1672名经济困难老人、8191名残疾人、118名孤困儿童补贴发放及时足额到位,全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采取公建民营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模式,建立起了以政府兜底供养、社会化养老为主要形式,覆盖城乡的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区级层面,由政府投资建设了高规格的区级中心敬老院,目前,三栋楼主体基建已全部完成,内外装修装饰等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成。镇街层面,5处镇街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192人,针对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对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聘请了护工护理失能老人,全区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级层面,建有城市日间照料中心10处、农村幸福院25处。在此基础上,全区民办养老机构共计22家,供养老人1115人。 

  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积极破解难题,强力有序推进全区公益性公墓建设,着力化解周营镇九鼎山陵园历史遗留问题,在周营镇和陶庄镇、邹坞镇规划建设区级公益性公墓,打造“一南一北”格局,实现公益性公墓辐射全区镇街和村居;同时,指导推进镇街公益性公墓建设,目前,陶庄、邹坞、常庄、周营四个镇已规划选址。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全年为2000余人减免基本殡葬费180余万元。充分发挥全区243个村居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形成文明新风。在2019年度全市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区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位列全市第三名、第二名;七个镇街在全市排名均不在后10位。 

  基层政权建设持续加强。开展城乡社区治理,深化社区减负增效,推进“四社联动”,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制度和职级体系;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动修订村务公开目录、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开展村级班子民主评议,对全区村(居)委会换届选举进行“回头看”及现任村(居)委成员“二次体检”,劝退2人,对2个村委班子进行补选,守住不让“村霸”等黑恶势力把持基层自治组织的底线,推动民政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 

  专项社会事务不断深化。统筹抓好行政区划地名管理,强化平安边界创建,7月份完成常庄撤镇设街。规范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工作,12月初婚姻登记中心全面进驻枣庄市市民服务中心,全年办理婚姻登记5800对、收养登记14例。着力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监管工作,大力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社工服务项目,针对老年人、青少年以及孤困儿童等开展一系列民生服务,实现扶贫济困帮扶助危。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区民政事业将继续顺应百姓期待,守好民生底线,强化兜底保障,体现民生温度,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责任编辑: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