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匠心生——记“齐鲁工匠”、国网枣庄供电公司薛城供电中心变电检修班班长

2021-03-27 11:0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27日讯 每个人都有展露头角,让人喝彩之时。3月26日晚19:30,李征身披大红绶带,现身山东广播电视台1200平米演播大厅,与其他29名“齐鲁工匠”一起,登上颁奖典礼台,郑重接受表彰,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李征,山东枣庄供电公司薛城供电中心变电检修班班长,“李征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扎根变电运维和检修一线29年,自主研发创新成果81项,发现消除电网重大缺陷隐患12项,义务为企业客户解决难题27次,传帮带15名青工成长成才,跻身“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创新能手”“齐鲁最美青年”“山东好人”、山东电力“电网工匠”行列。    

  工作有心,触类旁通解难题

  2019年6月15日晚18时,下班高峰,路边一名卫工人在撬污水井水泥盖板时中被压伤了脚,引来一群人帮忙。想不到的是,这却给了李征创新灵感,让他研发出了便携式可移动折叠起重吊装工具。 

  “当时一下子想到了变电站电缆盖板,我们每次干活都要撬开盖板,同样存在类似伤害……”李征有着强烈的“别人生病我吃药”意识,回到家就一头扎进了自家书房,整整琢磨了一晚上,画满了好几张图纸,拿出了一个简易的可移动折叠起重吊装工具雏形。设计、购料、焊接组装,半个月时间,一台便携式可移动折叠起重吊装工具产生了,不仅能轻松吊起移动电缆盖板,还能移动吊装配电变压器、智能开关等较重物件,且正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受理。 

  灵感不会光顾毫无准备的头脑。变电站检修工作常年在外,风吹日晒,起早贪黑,整天面对的是冷冰冰的不开口的设备,晴天一身油黑,雨天一身泥水,让李征多年来养成了爱琢磨的习惯。“初衷就是想让同事们在施工现场少出点力,少流点汗,提高点工效,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小建议、小点子。”李征表示,创新灵感来源于生活,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答案无处不在。 

  多年来,他在工作中累计完成各类创新成果36项、QC成果发布26项、国家专利授权19项,6项成果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战疫逆行,危难时刻显身手 

  “我是党员,又是班长,我去!”2020年3月6日,当薛城区唯一被指定为新冠肺炎收治医院——薛城区人民医院因电源隐患向薛城供电中心打来求助电话时,李征主动请缨,逆行出征。 

  原来,医院高压进线备投装置异常报警,双电源无法自动投切,随时可能全院一片黑。李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从一根根线一台台装置找起,很快就将故障点锁定为开关机构内部辅助接点接触不良造成的控制回路断线。一番拆卸和调整,异常信号消失,备投装置充电恢复正常。 

  面对全区复工复产企业用电设备故障求援,李征同样冲在前,抢在先。青岛啤酒薛城公司变电设备老化引发频繁停电,可设备厂家因疫情影响迟迟来不了现场。李征上场救急,经过一整天的检测、调试和备件更换,彻底解决设备隐患。 

  大事难事看担当。疫情期间李征登门企业客户服务9次,帮助解决难题 7项,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通报表彰。 

  主动走出去,结对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义务提供电修专业技术,是李征和“李征创新工作室”的一次尝试。截至目前,他们累计结对19家客户解决用电难题27次,帮扶小微企业上百家,开展“弘扬践行劳模工匠精神”宣讲12场次,广泛受到社会赞誉。    

  匠心传承,热心带徒不保留 

  “如何熟悉现场、熟悉设备,继而提高动手能力,这是师傅教给我的,也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山东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的丌吉,跟着李征当过徒弟,入职四年成长为枣庄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监测指挥班班长。 

  丌吉是李征“手把手”带出的15名签约徒弟之一,也是“李征创新工作室”的加盟成员。“李征创新工作室”是薛城供电中心以李征个人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聘李征为带头人,鼓励他带动同事创新。 

  跟师傅久了,徒弟们惊讶地发现,师傅当年只是一个学徒工,没上过大学,一身本领是在一线多年跌打滚爬练就的。从起初跟着老师傅们一招一式开始学徒,到开始进入各大现场 “跑龙套”;从参加第一座综合自动变电站的二次安装调试,到负责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工作,以及变电站新建、技改和城区智能配网自动化建设;从小改小革小创造,到研发创新成果和难题攻关,李征积累了丰富的变电设备安装、调试、检修和创新经验。教给徒弟们的,正是自己积累的实战经验。 

  “基层缺的不是高学历,是高技能。”15名徒弟均是大学生,无一不明白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也都很快在李征的悉心教导下脱颖而出。其中,2人分别被选拔到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工作,3人走上班组长等管理岗位,10人获得地市级及以上表彰。(通讯员 鞠同心)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