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召开“满意峄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帮扶专场)

2023-10-17 17:10:0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17日讯(记者 范辉)10月17日,枣庄市峄城区召开“满意峄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帮扶专场),峄城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区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皮婧,区慈善总会办公室副主任明长友,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莉娜出席发布会。

  皮婧介绍今年以来,峄城区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对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体保障上采取的具体措施。

  日常走访“问”出来。先后组织开展“慈善关爱 温暖千家”“夏送清凉 贴心走访”“九类困难群体人员”遍访等系列走访活动,全面摸清摸准困难群众底数。成立由局科级干部任组长,局全体人员与各镇(街道)民政办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队,联合村(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公益组织等对辖区内各类困难群众进行集中走访,详细摸排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截至目前,摸排走访群众9000余人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700余条,坚持做到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共享数据“测”出来。加强与医保、人社、残联等部门信息共享,建立数据共享长效机制,每月定期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核对、推送,做到“线上办理、线上核对”,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建立社会救助提级复审制度,聚焦“申请未通过群体”“动态调整退出群体”“信访诉求群体”等人员,镇(街道)审核后提报区民政局复核,对确实不符合办理条件的,指导镇(街道)做好政策解释,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通过层层把关,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应保尽保。对提级复审的救助对象实行重点监测,跟踪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变动情况,一旦符合条件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今年以来,部门间共享比对信息15000余条,提级复审社会救助事项100余例,其中纠正3例,转办11例,新认定低保边缘人口85户287人。

  健康上门“敲”出来。为全面掌握孤寡失能老年人和孤困儿童的家庭和身体状况,保障其日常基本生活,部署镇(街道)社工站、第三方服务机构、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开展“健康敲门”行动。免费为1633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438名低保家庭生活不能自理人员开展入户探访、医疗保健、心理疏导等多种服务。通过入户探访,详细了解其家庭生活状况、个人身体情况、经济状况、照料保障等情况,并将他们的困难及需求写在纸上、记在心里。对重点监控老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老人一旦身体不适可一键呼救,及时得到救治。

  群众诉求“听”出来。通过“爱山东APP”、12345热线受理、“榴乡诉递”诉求平台等渠道,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求助和诉求。遇到情况紧急的,启动快速响应机制,简化审批流程,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妥善救助。高度重视前来咨询、申请困难救助的群众,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暂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建立困难群众申请未受理台账,后续发现确实亟需帮助的,协调各方力量给予帮扶。

  明长友介绍峄城区在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障方面所做具体工作。

  一是政策引领,完善儿童福利和保障工作体系,强化救助效能。加强教育帮扶,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助学工程,对188名低保家庭大学新生、残疾人家庭大学新生、年满18周岁继续就读于全日制学校的孤困儿童等资助助学金,发放助学金66.59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家庭儿童受教育权利。筑牢健康屏障,开展“护佑健康”孤困儿童大病保险项目,为全区711名孤困儿童提供大病保险和意外伤害险。提高保障标准,三年来,连续以高于10%的幅度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800元、1800元、1250元,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孤困儿童资金800.81万元,切实保障了孤困儿童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

  二是构建机制,健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形成工作合力。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区各镇(街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现了区、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全覆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做好儿童福利事业和未成年人保障工作重点,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建立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为孤困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镇(街道)设置7名儿童督导员、在村(社区)设置337名儿童主任,实现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全覆盖。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儿童工作网络,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动态管理,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爱救助。

  三是社会参与,织密儿童关爱服务圈,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推动相关部门,购买专业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关爱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专业服务。通过组织开展“牵手关爱·温暖同行”“温情六一幸福相伴”暨“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奋进新征程 同心向未来”暨第三届“义仓·一勺米”公益挑战赛等丰富多彩的节日关爱活动,吸引带动更多热心人士共同助力关爱保护未成年人,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重视困境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王莉娜介绍峄城区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

  一是完善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实现“老有所靠”。坚持政府主导、刚需为先,兜牢民生底线。发布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分类落实27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全面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惠及全区老年人。建立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分类分级探访关爱、政府为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制度,重点关注保障经济困难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二是精心实施“扩容提质”行动,实现“老有所养”。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业扩容提质增效,实现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事业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峄城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正在建设,将新增护理型床位300张,补齐峄城区区级敬老院的空白;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仙坛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将于年底建设完成,届时将新增护理型床位500张。加快推动养老床位改造升级,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为失能、半失能入住老人照护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是精心组织“爱心食堂”建设,实现“养老不出村”。为解决农村空巢、困难、高龄等居家养老老人用餐难问题,峄城区把“爱心食堂”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实施。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爱心食堂”18处,日均服务老年人700余人,得到了各级各界广泛认同和广大农村老人拥护支持。倡导邻里乡亲“一份爱心献食堂”的互助模式,引导慈善资源、志愿者队伍、乡贤企业、爱心人士参与建设,将助餐服务与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探访、关爱、精神慰藉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激发农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累计接收市区慈善组织、乡贤企业、爱心人士、村干部、村民捐赠10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爱心食堂”运营资金充足,可持续长久良性运营,解决了村内低保、特困、孤寡和留守老年人“吃饭难”“做饭愁”的问题。

  四是精心开展“多元化养老”服务,实现“老有颐养”。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孤独寂寞和物质生活方面难题的基础上,峄城区积极组织开展创新活动,以村级“爱心食堂”、农村幸福院、镇街敬老院为平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工组织等,组织开展健康义诊、免费理发、送戏下乡、文艺会演、心理咨询、“我为老人拍张照”等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精心设置“养老培训”课程,助力“老有所养”。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力度,依托培训机构,组织全区养老机构负责人、老年人照护者、老年社会工作者开展“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班”“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扩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队伍,逐步实现农村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在全市养老服务领域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中,峄城区入选1名“最美养老院长”、2名最美基层养老工作者、1名最美养老志愿者、1个最佳养老志愿服务项目,在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