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减一提”!枣庄市市中区工程建设审批大提速

2023-12-16 09:18:1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5日讯(记者 张宗帅)12月15日下午,枣庄市市中区举行工程建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副书记、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子刚作新闻发布。

  李子刚介绍说,近年来,市中区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提质量”“三减一提”目标,高位推进工程建设审批项目制度改革,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注重协调联动,强化全方位统筹支撑

  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持续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自然资源局三部门联合牵头,发改、工信、交通、水务、环保、文旅、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人防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发力,聚焦重点环节创新、提升服务保障项目能力、深化审批服务创新、加快数字赋能增效、提升全链条监管效能等方面,不断提升改革综合成效,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聚焦重点任务,强化全要素保障供给

  协同推行“套餐式”审批模式,有效提高项目落地建设效率。深化“零增地2.0”审批模式,梳理闲置厂房土地资源,精准匹配项目需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预建厂房+项目审批”双链推进审批模式,审批要件和审批用时分别压缩30%和50%,审批提速60%以上。统筹推进“用地清单制”、区域评估、“标准地”出让等改革措施,持续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不断拓展工程建设项目高频事项集成办理,实现消防设计审查、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排水许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7项集成办理。推行“分段办理施工许可”,根据建设单位需求,将项目分为“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地下室”“ ±0.000以上”等阶段分别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

  持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在线办理、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依托市工程审批系统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实现行政审批规范化、便利化。

  进一步优化施工图数字化审查,通过系统进行“多图联审”“并联审批”,真正实现项目单位“零跑腿”。

  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气热信等市政公用服务全链条协同办理机制,依托枣庄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线上提交一份申请材料,同步推送,各专营单位并联审批。申请材料由之前的20余项压缩至现在的8项,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创新完善机制,强化全流程服务效能

  成立多部门联合企业服务站。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部门多、审批程序繁琐、办理耗时长等“痛点”问题,创新成立多部门联合企业服务站,通过集成化、定制式、一站式的行政许可政务服务和常态化会商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了政务服务资源的整合优化、信息共享、流程再造和审管衔接。

  全市率先落实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审批“极简办”。打造“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租购即开工、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的全流程极简审批服务模式,围绕园区工业项目生产经营全生命周期需求,进一步合并申请材料、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同时推动各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从引进落户、市场准入、用地审批、投资立项、环保节能、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市政基础设施报装等方面“保姆式”政务服务,促进工业项目早落地、快建成。

  市中区住建局党组成员、区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颜景斌,区自然资源规划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孙厚诚,区供电中心副主任吴艳超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刚才在发布辞中提到市中区“畅享办”企业服务站,为重点项目提供“定制式”服务,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企业服务站的优势和特点?

  李子刚:聚合资源,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立一个“企业身边”站点,推动“要素+资源”前移。设置线下实体企业服务站,构建起功能型、共享型的企业服务平台。成立“全科+专科”服务队伍,选派8名“全科”帮办代办员担任企业服务站工作人员,负责统筹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方案制定和协调工作;同时组织发改、工信、住建、自然资源等9个部门以及供电、供水、热力等6家专业公司的24名业务骨干组建“专科”项目管家服务团队,采取“全科+专科”上下联动的模式为企业提供服务,更加精准为企业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政务服务。

  完善机制,打造“全流程闭环”服务模式。规范服务内容。编制《市中区“畅享办”管家服务团队工作手册》,对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全流程审批事项进行梳理,编制策划生成、立项用地等5个阶段33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服务指南、流程图,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通过公开征集,部门反馈,走访对接多渠道收集诉求。建立会议协商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或者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涉及多部门的难点、堵点问题。制定办理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规定完成时限,各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平行推进,牵头部门负责协调调度,限时办结。定期督促回访,实行全流程监管,对企业办理事项进行定期通报管理,通过实时跟踪、监管每个服务事项办理情况。

  精简流程,打造“套餐式”服务场景。开展套餐式集成审批,通过“标准地”“零增地”“双链推进”等审批模式,进一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了企业入驻成本。根据产业导向和地块实际,预先对全区所有拟出让地块的勘测、平整和评估工作,设定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体系。统筹全区工业片区闲置的厂房库房资源情况,建立投资项目储备库,据项目个性化需求,推出建设标准厂房、闲置厂房土地参股入股等多种土地盘活利用方案。由政府出资结合项目需求,建设标准化厂房,并将水电气热信等市政公用设施接入相应点位;同时,由投资企业同步开展项目立项、环评、节能审查等审批手续。

  记者:市中区在工程项目审批过程中是怎样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如何贯彻“项目为王”这一理念?

  颜景斌:区住建部门为包含重点项目在内的所有项目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区住建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在项目建设初期,指导项目做好施工图审查、安全措施备案、质量监督手续办理等工作,为项目顺利施工做好前期准备。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坚持“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积极靠上服务,对全区在建项目安全生产、消防、扬尘治理等工作进行监管;参与项目建好后的质量验收、消防验收、竣工验收等相关工作,为项目顺利竣工投入使用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并召开“双月警示”教育会议,安排部署关于在建项目的质量、安全生产、扬尘治理等各项工作。聘请第三方辅助巡查机构对重点项目进行全覆盖巡查,指导项目排查整改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建立“部门、镇街、项目”三级联动机制。同时,改变以往监管模式,逐步实施安全生产差异化管理分级管控。现已开发区在建项目列入“绿牌”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检查频次,同时,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工作,将更多检查事项列入综合查一次检查事项清单。

  记者:今年,市中区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和监管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孙厚诚: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归集运用, 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高便企利民水平,申请人可在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中自行下载和打印电子证照,也可由窗口人员代为下载打印。电子证照的相关附件可在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下载。

  为促进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有效提升,促进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切实提高空间治理水平,保障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实施,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今年下半年起,全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开展规划许可“一书三证”业务对接联调,市级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与省自然资源厅监管系统对接,通过省监管系统将数据交互至自然资源部监管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各级各类项目“一书三证”规划许可事项和规划核验事项都需将图件信息通过省、市系统上报,获取对应电子监管码,最终纳入全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进行监管,实现“全域、全业务、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

  记者: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大导向的形势下,供电部门在“获得电力”领域有哪些具体的创新举措。

  吴艳超:在简化办电流程方面。全省首批实现电力营销2.0系统和工改建设审批管理系统行政许可功能贯通,实现电力接入工程审批供电企业“一窗受理”,行政审批部门“一链办理”、线上反馈,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及时获取土地出让、项目立项信息,实时跟踪项目进度,用户高、低压电网环节已分别压减到4个、2个环节,时限不超过22个、6个工作日,全面提升客户办电效率。

  在优化供电服务上。推广政企网格“共建共治共享”融合服务模式。构建“社网共建”“村网共建”服务模式,打造融合高效服务网络,实现网格信息互通、服务资源共享。

  在保障电力供应方面。完善政企协同的需求响应模式,在市级电力负荷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出台全区迎峰度冬电力负荷管理方案,保障市中区电力系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联合区发改局发起节约用电倡议,开展“e起节电”等节能降耗专项行动,加大节能节电宣传力度,深化能效提升服务,定期为重点企业推送电能分析报告、能效诊断报告,帮助企业提高用能效率。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