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坚持低碳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023-12-21 17:16:5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1日讯(记者 杜方奇)12月21日下午,“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枣庄市政府副市长张庆伟作新闻发布。

  张庆伟介绍说,2022年7月,国务院批复枣庄市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批以来,枣庄市坚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持数字驱动、低碳发展、改革赋能,高质量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坚持高位起势,推动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局

  示范区创建以来,坚持省市联动、多措并举,构建多元参与格局,汇聚共建示范区强大合力。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在示范区创建和建设过程中,省科技厅、枣庄市政府协同推进,建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制工作专班;调整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市长为指挥长的示范区建设指挥部,研究部署、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科学编制枣庄示范区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建设实施方案,明确2024年初见成效、2027年基本建成、2030年全面建成“三步走”战略目标。完善以实施五大行动、20项重点工程、一批典型示范项目为重点的“5+20+N”技术路线和系统方案。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枣庄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

  加大科技创新支撑。组建由30名院士和行业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先期注入引导资金7.8亿元,启动重大科技工程项目97个,撬动社会投资106亿元,征集70余项产业化示范类项目“揭榜挂帅”攻关,重点引育22个高层次平台和21个人才团队,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劲创新动能。设立示范区重大科技专项,制定《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定向支持示范区建设项目。

  深化多层合作交流。积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居署等国际性机构沟通对接,引进国际创新资源,助力示范区建设。与国际欧亚科学院等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开展高端智库咨询、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实施若干合作计划。

  坚持创新引领,有力拓展示范区建设成效

  批复以来,枣庄示范区聚焦建设主题,聚力破解瓶颈制约难题,深入推进农业基础能力提升、城乡经济新动能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生态建设提速和科技创新支撑“五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基础能力显著提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市域全覆盖。狠抓农业强基工程,建立种业研发新机制,推动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9%、98%和70%以上,建设智能化数字大棚、数字果园、数字牧场31家,创建滕州马铃薯、峄城石榴、山亭甘薯等10个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率先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城乡经济动能持续增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双碳”目标,大力发展以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颁布了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在全省首次设立锂电相关职称评审专业,举办2023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全力打造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

  城乡融合发展有力推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双十百千”工程,省、市、区(市)三级示范联动方式开展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持续深化涉农领域改革,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托幼资源向农村延伸拓展,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构建空间更加合理的城乡形态,形成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的保障体系,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乡村生态建设全面提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山水林田大会战”,构筑城乡生态保障。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排污权交易、绿色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建设山东生态产品交易中心,鲁南生态银行,打造中国北方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推进绿色资源增值。

  科技创新支撑有力。加速“人、财、物、地”要素资源向示范区集聚,深入实施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枣庄英才集聚工程,启动十亿元财政资金、百亿元专项基金、千亿元金融资本的“十百千保障机制”。积极推动省级“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实施,重点建设一批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会议由枣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磊主持,枣庄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祝世峰,枣庄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陵恒,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服务中心主任王真英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枣庄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这对枣庄市未来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意义和影响?枣庄市要实现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与目标,下一步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

  祝世峰:有利于走上国际发展舞台。建设示范区,为贯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枣庄经验、中国方案。通过举办乡村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高端论坛,多边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等国际平台,开展国际性合作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枣庄、认识枣庄。

  有利于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建设示范区,为枣庄搭建了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重要平台,提供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国家和省给予倾斜支持,人才共享、平台共建、技术联合攻关、成果协同转化等创新活动一体化推进,将有效破解乡村可持续发展难题,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推进先行先试。建设示范区,国务院、省政府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绿色低碳等领域优先开展探索实践。

  下一步,枣庄市将坚持“低碳引领、数字提升”,培育乡村可持续发展“新生态”。围绕解决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以“低碳引领、数字提升”为突破口,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提升绿色资源价值,汇聚绿色发展要素,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探索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两化”“两山”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聚力“五大行动”“二十项工程”,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立足枣庄市数字乡村、山水林田会战、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普惠金融工作基础和经验,聚焦生态赋能、数字赋能、改革赋能、创新赋能,合力推进绿色枣庄建设,探索形成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着眼“资源”向“资本”转化,培育乡村可持续发展“新主体”。突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农村“三资”数字平台、产权交易中心、绿色金融为基础,推进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创新农村新型经济主体,重组乡村绿色资源,通过集聚、集约开发实现乡村生态产业化。

  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乡村可持续发展“新场景”。突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产业、循环产业,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产业支撑,打造城乡融合、工业反哺、产业振兴的新优势。树立大乡村理念,着力发展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特色文旅、医养健康,集中建设一批示范场景。

  记者:在今年枣庄市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上,张宏伟书记提出要将示范区建设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贯通实施,市委农办牵头开展了“双十百千工程”创建,请问具体的目标任务有哪些,如何推进这项工程实施?

  刘陵恒:今后三年,市级每年度建设10个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10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100个和美乡村示范村、1000个和美乡村提升村,带动乡村振兴向全域净、全域美、全域富升级转变。到2026年,实施“双十百千”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全面确立,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高,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引领乡村振兴枣庄范例。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强化政府在政策供给、资金投入、要素配置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多主体参与示范创建、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规划先行、创新引领。重点规划建设滕州市、峄城区平原生态发展片区,薛城区、市中区城郊人文发展片区,山亭区、台儿庄区山水风貌发展片区。统筹推进“和美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遵循乡村发展建设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区域差异和特点,根据乡村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区位特征、资源优势、文化传统等客观条件,分类明确建设重点,逐步拓展建设领域。

  坚持示范带动、分类推进。强化示范引领,坚持片区思维,以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和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为引领,连片谋划,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创新引领作用突出的示范样板。

  坚持建管并重、久久为功。根据创建标准,明确建设任务清单、进度安排和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统筹推进环境保洁、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及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等各项工作。

  记者:据了解,在全国1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枣庄是唯一聚焦乡村可持续发展主题的示范区,枣庄市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定位的?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示范区的建设?

  王真英: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围绕“双碳”目标布局实施零碳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掘乡村产业新动能,努力促进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统筹教育、医疗、健康、金融等资源要素城乡之间顺畅流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和美乡村样板区。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主要推进“五大行动”。

  实施农业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增强内生力。强化特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推动现代信息、绿色低碳技术与农业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建设枣庄智慧农业大平台,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打造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应用体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增值空间。

  实施乡村经济动能培育行动,创新驱动力。围绕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在乡村发展中的场景应用,筑牢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根基。推进公共投入资产化、生态资源资本化、集体经济社会化,培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推广农村公共资源共享、闲置小院复活、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经验,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实施乡村人才集聚工程、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工程,扩大乡村经济发展的示范成效。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行动,强化聚合力。优化重点镇、示范镇、特色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发展要素向城镇集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资源充分共享,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实施乡村生态建设提速行动,提高承载力。推进“山水林田大会战”,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实施低碳引领示范,加快生态资源化利用、减污降碳等关键技术应用,促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排污权交易、绿色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打造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低碳产品认证中心、零碳产品交易平台和数字化绿色交易平台,推进绿色资源增值。

  实施科技创新支撑行动,提升创新力。围绕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创新需求,突出现代种业、智能装备、绿色化工等领域,大力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产学研联合基金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技术、成果、平台创新要素集聚,使科技创新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硬核支撑。

责任编辑:杜伟
新闻关键词:枣庄市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