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健康枣庄建设“十大行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23-12-22 14:16:1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2日讯(记者 杜方奇)12月22日上午,枣庄市召开全力实施健康枣庄建设“十大行动”新闻发布会,枣庄市政府副市长刘吉忠作新闻发布。

  刘吉忠介绍说,今年以来,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健康枣庄建设“十大行动”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基行动

  稳步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全市65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8%的村卫生室均配备智慧随访和康复理疗设备,超省定目标8个百分点,217所中心村卫生室添置了心电图机等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逐步提高保障能力。基层医疗机构“一类保障”率较去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社区医院实现区(市)全覆盖,1631家村卫生室安装了“智医助理”辅诊系统,电子病历规范率提高到98.7%,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切实筑牢中医药服务网底。评选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单位59家,其中国医堂、中医馆9家,村卫生室50家。成功创建15家省级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和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依托4家县级中医医院和山亭区人民医院建成5家智慧共享中药房,实现药采、审方、调剂、煎煮、配送的统一数字化管理,提高了中药煎煮的质量与效率。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内涵提升行动

  大力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市立医院急性脑血管介入诊疗专科成功创建为省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针灸科通过国家中医优势专科省级评审。目前,全市共有省级重点(精品特色)专科20个。年内成功搭建市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并与省平台完成对接,全市8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现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同时,在全省率先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门诊诊间结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就医便捷度。

  优质医疗机构规模扩增行动

  成功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签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四方协议”,枣庄市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稳步推进。

  不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投资4.1亿元、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的市胸科医院改扩建项目已经完成内部装修,年底具备使用条件;总投资53.2亿、建筑面积56.9万平米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新建病房楼项目与滕州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枣庄市立医院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分别在泌尿外科、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签订了合作协议。枣庄市医疗机构与国家级高水平医院的交流协同、创新发展不断深入,构筑了良好的医疗合作生态圈。

  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强化行动

  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目前各区(市)疾控中心A、B类设备配备率均达到100%,滕州市、市中区、峄城区和台儿庄疾控中心建筑面积和实验用房已经全部达标,薛城区、山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按照省标准加快改造,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制订出台《枣庄市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预案》,新组建医疗救护、防化防疫等3支应急处置队伍,启动市、区(市)两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基层背囊化医疗应急小分队建设,建成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3家、区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2家,卫生应急处突应变综合能力稳步提升。

  医疗保障政策优化行动

  加强医保政策支撑。全市137家医疗机构纳入DRG付费,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专项保障报销比例提高到70%。开展国家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首批选取144家村卫生室,将质优价廉的集采药品送到群众“家门口”。

  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将救助限额提高到5万元,建立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机制,年度救助限额3万元,提前实现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员长期护理保险覆盖40%的目标。

  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扩大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范围,全市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分别达到218家、36家。

  市民健身空间拓展行动

  积极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编制出台《枣庄市体育公园建设方案》,“十四五”期间枣庄市4个体育公园新建改扩建任务中,已完成薛城区龟山体育公园、台儿庄区滨水体育公园两项任务。稳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两个一”工程、室外智能健身器材、百姓健身房等工作,智能健身设施驿站、国球进社区(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市51所城区、镇域中心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全市健身步道累计达875公里,行政村全民健身器材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全民健康教育提质行动

  健康教育力量不断加强。调整充实市级科普专家库和青年健康科普宣讲团,构建了以卫生健康部门为主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城乡基层卫生健康机构为基础,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场所在内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体系。

  健康宣传阵地不断壮大。全市共有健康教育基地12个,建成健康主题公园18个、健康步道20余条,在城区主要出入口、公园、广场、居民小区设置健康教育栏4517个,打造健康细胞1778个,健康小屋、健康教育一条街等不断涌现,有效提升了群众健康素养。

  健康促进活动不断深入。组织医疗卫生专家深入学校、社区、乡村、厂矿等场所开展群众性健康科普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年内成功申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综合效益评估项目试点城市。

  全民健身推广行动

  积极打造大运河“枣运动、枣健康”和“大运河”系列赛事品牌与特色全民健身活动。依托枣庄市立二院挂牌成立枣庄市体育医院,成为山东省第二家市级体育医院,医体融合发展迈出崭新步伐。

  医疗人才队伍建强行动

  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完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认真落实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引进补贴政策,提升人才吸引力。优化调整人才招聘政策,简化人才招引程序。组织1151名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选派335名技术骨干到知名院、校进修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康养产业突破行动

  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额70亿元,其中10亿元-50亿元项目4个;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50亿元项目4个。

  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新建、改造敬老院28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滕州市金桂园康养中心、峄城区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了养老机构长期照护能力。

  打造中医药特色康养服务。积极推广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枣庄市立二院、山亭区人民医院、枣庄市仁慈老年托养康复中心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二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会议由枣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磊主持,枣庄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雷,枣庄市体育局局长林捷,枣庄市医保局党组书记李鑫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如何整合全市新医药和康养产业资源,加快推动“健康枣庄”建设?

  杨雷: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加快建设鲁南大健康产业园、枣庄高新区新医药产业园、滕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园3大园区,持续提升产业承载力。推动重点企业扩规转型。推动企业开展登高行动,益康药业成功创建为山东省第五批医养健康产业“雁阵型”集群领军企业,威智医药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华润三九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心镜云影成功新获批医疗器械生产许可Ⅲ类证,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积极打造特色康养服务。紧扣“慢食、慢居、慢行、慢品、慢购、慢享”等要素,全力构建以全生命周期康养为中心,包含全链条、全天候、全季节、全生命周期、全媒体传播的“五全全域慢游”新格局。积极推广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等3家单位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二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广泛开展齐鲁特色中药材采收季、中医药康养旅游打卡地、“中医药+药膳”等活动,打造中医药特色康养品牌。

  提升养老机构运营质效。按照“扶持大型、连锁中型、合并小型”的原则,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养老机构长期照护能力。在全市范围内发放“颐养枣庄·助老消费券”100万元,在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外出就餐等方面给予优惠,激活养老服务市场。

  记者:请问围绕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今年以来枣庄市体育局做了哪些工作?

  林捷:不断拓展全民健身空间。投入400多万元完成200个村居健身器材更新更换,新建、改建体育公园3处,建设健身步道累计875公里,推进51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目前,枣庄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4㎡,基本建成遍布城乡的“15分钟健身圈”。

  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打造“枣运动 枣健康”全民健身品牌,全面推广社区运动会、“乡村四赛”,全市掀起了全民健身新热潮。今年以来,成功举办22场省级以上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马拉松赛2场,吸引2万多人跑游枣庄;4场中甲足球联赛主场比赛6万多人观赛,承办了全国水球冠军赛、第四届全国老健会健身秧歌交流活动等国家级比赛,极大地提升了枣庄城市影响力。

  持续扩大体育消费。举办了2023枣庄市首届体育惠民消费季活动,发放体育消费券150万元,带动消费400多万元。台儿庄区、峄城区获评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县,山亭区获评“山东省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山东省体育旅游目的地”。

  记者:枣庄市在通过优化医疗保障政策,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鑫:市医保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医疗保障政策优化行动任务落实。

  聚焦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基层医保政策支撑

  全面推进DRG付费。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DRG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区域总额预算;选取了临床路径基本统一、入组标准明确、治疗难度较低的11个病组,试行基层病组,开展同病同城同价,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支付标准,引导高水平医疗机构主动分流患者,推动分级诊疗。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保障水平。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等方面制定12条支持措施,实现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专项保障报销比例提高到70%,参保职工、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医保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0%、85%,充分发挥医保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

  开展国家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经组织筛选110个品规药品,首批选取144家村卫生室纳入活动范围,将质优价廉的集采药品送到群众“家门口”。

  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将基层医疗机构纳入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范围,选取12个中医病种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日间病房政策结算。

  聚焦参保群众待遇提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规范统一门诊慢特病政策,统一全市参保职工、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名称和认定标准,实现参保职工、居民门诊慢性病病种为66个,相对数量分别增加7个、17个病种。

  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提高救助限额。出台《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办发〔2022〕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工作的通知》,将救助限额提高到5万元,建立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机制,对符合条件人员自申请之月前12个月费用开展救助,年度救助限额3万元。

  完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政策。出台《关于印发枣庄市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从2023年1月起,为以灵活就业人员为主的所有无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退休人员全部建立了个人账户。

  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省级试点。出台《枣庄市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文件,基本解决参保人员日常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需要。6月在市中区、薛城区启动实施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将73.9万参保居民纳入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提前实现年底全市长期护理保险覆盖40%左右参保人员的目标。

  指导实施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2023年,“枣惠保”保费收入合计2759万元,总投保人数27.9万人。前11个月赔付4972人次,共赔付1759.35万元,赔付率达63.74%,年底预计赔付率将超过80%。优化升级后的2024版枣惠保也已启动销售,新产品降低医保目录内费用理赔的起付线,让更多的参保人员能获得赔付;增加更多的增值服务,让参保的健康人群体验到因病理赔以外的生活服务。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