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枣庄频道 > 法治 > 正文

普法结硕果 服务谱新篇——枣庄市中区吹响“七五”普法工作“集结号”

2020-09-17 17:3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17日讯(记者 张程 通讯员 王成)“七五”普法以来,枣庄市市中区坚持以普法教育为基础,以普促治,以治带普,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广泛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2018年2月,该区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法治枣庄建设先进区,连续两年被评为平安枣庄建设先进区;该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特殊人群法治教育、非遗融文化入法治宣传教育、“融媒体+社会治理”、“块”警务、“法律管家”优化营商环境等经验做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坚持压实责任,夯实普法依法治理基础。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多次组织人员深入部门、镇(街)、村(社区)、学校、企业,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拟定全区“七五”普法和2016—2020年依法治区“两个规划”,经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作出“两个决议”。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定点帮包等制度。2017年4月21日,召开全区启动大会,部署安排“七五”普法和新一轮依法治区工作任务。各级各部门对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进行充实调整,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制定并实施了本单位、本系统的“两个规划”。坚持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与各镇街、区直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软任务”变为了“硬指标”。区人大、区政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采取实地调研、代表提案(建议)督办、专题工作汇报等形式,督导“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到实处。2017年9月、2018年4月和今年6月,区人大常委会分别对“七五”普法启动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行政复议与应诉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有力促进了全区普法依法治工作深入开展。强化工作保障,依托全区政法干部队伍,组建了“三团一队”(即:“七五”普法宣讲团、青少年法治教育“五老宣讲团”、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律师志愿团和普法志愿宣传队)和170余人的法治副校长人才库,并投入300余万元,征订全国“七五”普法统编教材5300余册,印制发放《宪法读本》及各类法治宣传单、宣传册等30万份,制作普法宣传展板1500余个,新建法治文化阵地13个,为新一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持齐抓共管,形成法治宣传教育合力。

  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

  制定出台《关于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强化各级各部门普法履责主体意识,建立健全了“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落实机制。2019年,根据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及其职能变化,及时制定完善并以区委、区政府“两办”下发《关于推进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市中办发〔2019〕19号),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将包括《宪法》在内的350余部法律法规分解到全区40多个部门,重点抓好行业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教育,推动各行政(司法)机关把执(司)法的全过程变为普及法律知识的全过程,实现普法与执(司)法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并进双赢,形成了各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以案释法制度——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案例指导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优选87名执业多年、有丰富司法执法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建立以案释法人才库,收集整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失职渎职、矛盾纠纷调解等典型案例370余件,建立以案释法案例库,推动以案释法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公开庭审”“巡回法庭”“流动调解”“法治巡讲”等多种形式,把以案释法全面拓展到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警示教育,使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

  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

  出台《关于媒体公益普法宣传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服务性强的独特优势,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该区机关报《市中新闻》适时开辟“法治时空”、“创建法治政府、优化法治环境”等法治建设专栏,邀请律师解读群众热难点法律问题,刊发宣传该区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以及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大力营造信仰法治、崇尚法治、维护法治的浓厚社会氛围。区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法律法规栏目,定期更新与社会发展和民生民利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着力培树全民学法守法的法治理念。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户外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等广告媒介在群众出行高峰时段循环播放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扫黑除恶等法治公益内容,倾力营造法治市中建设的浓厚氛围。

  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为契机,以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每年利用春节、3.8、3.15、4.15、6.26、12.4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广场、集镇、企业以及机关等人口密集场所,围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诚信依法经营、维护国家安全、远离毒品危害、弘扬宪法精神等主题,广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大局、与法同行”“防控疫情、法治同行”、“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宪法日”以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社区矫正法、民法典等专项普法宣传活动,提高群体的法律素质。2017年和2019年12月4日,该区组织30余个部门与市直有关部门在光明广场联合举办“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法治文艺汇演、司法(执法)人员百人宣誓、万人大签名、展示宣传图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全区掀起了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新高潮。

 

  坚持突出重点,不断拓宽法治教育覆盖面。

  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坚持把法律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必修课程,建立健全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干部任前考法以及法律培训等制度,创新“党课+普法”模式,充分利用网上“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等平台,将学习宣传宪法、党内法规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法治宣传教育中,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自觉做学法的模范。区委组织部将法律知识纳入干部年度培训计划,针对性地开展分批轮训,培养一支懂法、守法的干部队伍。去年8月16日,区委理论学组专门邀请浙江省绍兴市委党校卢芳霞教授,为该区600余名干部作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专题报告,收到良好效果。五年来,全区共举办区、镇领导干部法治讲座27次、各类法治培训班72期,培训各级干部和执法人员2190余人次;广泛开展“法治枣庄百人宣讲”、“身边事、市中情”百姓宣讲、宪法大讲堂等活动,受教育干部群众15万人次,营造了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浓厚氛围。

  着力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

  通过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开办“家长学校”,实施教师定期法治培训等形式,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政法机关“四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接受能力、心理特点,区教体局、区关工委、团区委以及公检法司等部门每年9月集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开学第一堂法治课”“防范校园霸凌”等青少年普法教育系列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习惯,增强遵守法律意识。2016年11月始,区司法局联合区“曙光帮教志愿者协会”每年分批组织区直中学近千名师生前往枣庄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实地接受禁毒法治警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遵守法纪,远离毒品”,受到师生广泛好评。“七五”普法以来,共组织青少年学生法治演讲会、模拟法庭、法治报告会等法治实践活动360余场次,政法干警到校上法治课120余场次,受教育学生10万余人次。

  开辟特殊人群普法新途径——

  倡导成立曙光帮教志愿者协会,通过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帮扶,为社区矫正、刑满释放、社区戒毒等特殊人群接受法治教育、开展帮扶转化搭建了有效平台。目前,协会吸纳各行业志愿者1900余人,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普法宣传活动78次,累计志愿服务超过10万小时,争取上级专项财政扶持资金300余万元。该协会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组织”、“全国2016民生示范工程”,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四个一百最佳社会组织”。2018年7月,在西王庄镇付刘耀村投资建立了市中区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暨特殊人群法治教育基地,占地近百亩,划分警示教育、技能培训、公益劳动、心理辅导、爱心救助5大功能区,设有食堂、超市、图书室、休闲室等设施,发挥惩戒、教育、塑造和提供服务社会功能,为社区服刑、刑满释放等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搭建了桥梁和纽带。

  坚持文化引领,全力打造市中普法金招牌。

  巩固传统阵地,营造城乡普法新氛围——

  按照“一村一品、村村有特色”的思路,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建设,重点打造了齐村镇“法治文化公园”、光明路街道丁庄村“法治文化广场”、永安镇王林社区“法治文化家园”等一批标准高、功能全的基层法治文化阵地。组织宣传、公安、卫健、消防等部门结合职能,在东湖公园周边建立了集“禁毒消防、综治信访、道德法治、卫生健康”一体的综合“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法律知识,多维度、全视角弘扬法治正能量。2018年5月,该区投资建立了全市首个“反毒大篷车”移动禁毒教育阵地,定期巡回开进村庄、社区、学校等,让群众通过听、说、读、看、体验,零距离认识毒品及其危害,强化了“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宣传效果。同年7月,在区实验中学高标准建成300余平方米的禁毒预防教育展馆,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接受警示教育,实现了禁毒法治教育科学化、经常化、正规化和阵地化。

  拓展新兴阵地,扩大普法宣传受众面——

  引导各司法执法部门加强“两微一端”及“头条号”“一点号”等普法网络矩阵建设,构建了“新兴媒体+法治宣传”指尖普法新模式,各司法执法部门定期在门户网站更新法律知识、政策解读、经典案例等内容,达到因需施教的效果。目前,全区各司法执法部门建立普法微信、微博群114个,关注人群达10万余人。2018年12月,该区精心打造了“市中宪法云广场”,设置宪法小课件、宪法小漫画、宪法小知识、宪法小动漫、以案释法小案例等板块,将“云广场”二维码设置在实体宣传栏上,采取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了法治宣传教育渠道,两年来,累计向社会各界推送5万余次,阅读量达20万人次。该区“市中普法”头条号,开辟扫黑除恶、法律服务、新法速递等专栏,年阅读量突破1000万,连续12个月在全国新媒体影响力排名前20。2018年3月下旬,组织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参加全省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注册学习达3.3万人,位居全市前列,区教育局、区司法局被省普法办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坚持寓教于乐,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法治文化规范引领、强基固本、优化环境作用,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建设三年行动”,着力打造市中法治文化品牌,为推动该区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文化支撑。区司法局不断探索机关法治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法蕴仁和”司法行政文化品牌,借助品牌力量助推司法行政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受到上级充分肯定。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充分发挥全区30余个基层庄户剧团的群众性优势,引导其创新性地结合各自地域特点编排法治小节目,先后创作出《骗婚记》、《驻村强基真正好》、《宪法进村人人唱》等优秀法治节目,让老百姓在笑一笑、乐一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受到法治的熏陶,真正实现变“法治管人”为“文化育人”。今年1月,该区选送的鼓儿词《法治之花开满城》和评书《欠债还钱》两个法治文化作品双双荣获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法治短剧(曲艺)征集大赛优秀奖。区检察院制作短视频《老农心里话》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微电影《锁》,分别荣获第二届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比赛“十佳作品”和三等奖。

  坚持普治并举,扎实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编制《市中区“双公示”目录》,公布区级行政执法主体51个,梳理汇总3221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依法履职、依法行政。制定出台《市中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严格落实法治审核制度,并全面实施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制度,遴选了10名业务精湛、综合素质过硬的律师组建区政府法律顾问团,11个镇街全部聘请了至少一名法律顾问,在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中挥基础性、前瞻性和引导性作用,先后参与了规范投资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棚改项目拆迁等200多个重要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妥善处理各类涉法事务300余件,有力促进了该区法治政府建设向全方位延伸。今年6月,及时召开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启动大会,将8大类、95项创建指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全区40余个具体责任部门,责任到人,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逐项逐条分析查找不足和短板,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深化行业依法治理——

  坚持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为载体,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快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和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2017年4月,组织公安、消防、食药监督、市场监管等部门大力开展“三小”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办结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45起,有力维护了全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今年疫情期间,区卫健局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950余人次,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240余家、消毒产品经营单位37家、学校41家,查办案件41起,切实保障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3个,其他涉恶类犯罪团伙22个,涉及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矿产资源、征地租地、暴力讨债、欺行霸市、宗族恶势力等7个领域,破获涉黑恶案件68起,全区“两抢一盗”警情大幅下降36%,社会治安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持续深化法治营商环境——

  充依法推进各类行政权力取消、调整,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健全完善容缺审批机制,确保年底新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区司法局联合区总工会、 区检察院在盛北商贸城建立“商贸法治文化城”,设立职工维权工作站、服务中小企业联络室、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办公室、普法宣传长廊,推行“法律服务代理”机制,工会、检察、司法、律师等与商户代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了解微小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共同商讨涉企纠纷化解难题,为商贸城600余家商户发展壮大、维护保障企业及职工合法权益筑起一道坚实的“法律屏障”。区法院通过建立互联网“远程法庭”、搭建“露天法庭”,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受到群众好评。目前,全区新上过亿元项目达35个,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市场主体发展到10万家,10家企业顺利完成股改。推行“法律管家为您服务”活动,指派专业法律工作者,实行坐班服务与一对一定点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辖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管家式”法律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与健康科学发展。

  持续深化基层依法治理——

  在探索实施网格化社会治理“一张网”模式基础上,全面推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围绕6个重点领域97个具体问题制定吹哨专项清单,向基层赋权,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和全区“一张网”建设,创新搭建“融媒体+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该平台自今年5月1日上线以来,承接转办案件74件,办结率100%。坚持抓住领导包案、督导调度、考核通报“三个关键”,在法治轨道内化解信访积案,实现了10年以上积案全部“清零”。擦亮“块”警务、“一村一辅警”等社会治安防控品牌,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块”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达30%。该区“四位一体”涉疆人员服务管理模式获得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批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优选76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全区162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为村(社区)各项社会事务提供法律支持,有效增强了村(社区)“两委”干部依法处理村级事务的能力与水平,全区因村(社区)事务行为和干群矛盾引发的信访案件下降了93%。目前,全区有85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覆盖率达52.1%。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