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看病有保障|枣庄市从严规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执业行为

2022-07-21 17:08:3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21日讯(记者 杜伟 见习记者 李燕琦)7月21日上午,枣庄市召开“护佑健康  满意枣庄”提升全市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工作新闻发布会。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任怡春出席发布会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记者就新形势下,枣庄市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进行提问。

  任怡春介绍:近年来,枣庄市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始终坚持多措并举、纠建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从严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牢固树立行业自律的新风正气,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助推枣庄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开展行业作风建设系列工作,把抓好行风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将“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治理要求落到实处;组织编印《枣庄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行为规范汇编手册》并组织全员学习落实,并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医疗机构行风建设“九不准”、医疗机构投诉接待处理“十应当”等应知应会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着力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连续三年扎实开展“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群众就医体验大提升”等活动,集中落实6方面30条改善医疗服务任务,组织督导检查、召开现场推进会、细化考评标准、开展“体验式就医”调研等,就医环境大幅提升,就医流程进一步优化,诊疗信息获取进一步便捷,医疗服务品质和群众就医感受大为改观。

  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规范行业从业行为。扎实组织开展“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以“规范促发展、质量提内涵、服务建品牌”为主题,对枣庄市所有二级以上民营医院和50张床位以上民营医院开展专项巡查行动,引导民营医院端正办医理念,提升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依托2020、2021两年度大型医院巡查,对全市25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妇保院行业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深入科室与医务人员、就诊患者进行访谈,及时发现、严格处理违反行风问题,有力震慑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引导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

  三是联动贯通合力监督,树牢行业新风正气。牵头10部门建立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市级联席会议机制,会同医保部门开展医保基金监管督察,打击欺诈骗保、过度诊疗等行为;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医疗机构麻精等药品规范使用专项检查,打击非法流弊行为;组织卫生健康执法机构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医疗乱象等专项整治行动,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组建首支27名市级行风监督员队伍,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建立“神秘访客”等行风监督员队伍,采取不定期暗访与定期征集意见相结合的形式授权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行风监督,建立问题台账、限期追踪整改、落实问责机制、形成长效监管,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零容忍”,绝不护短,有力促进了风清气正的医疗卫生行业形象。

  接着,任怡春就老百姓在乡镇卫生院看病的所有保障进行介绍。

  她说,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发展思路,以“推进一项行动、用好两个抓手、做实三类服务、提升四种能力”为主线,着力破解基层服务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注重推动资源下沉、医防融合、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基层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一、推进一项行动——全力推进基层卫生综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

  推进创建引领,稳步提升基层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市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落实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三年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基层卫生建设工作任务、措施和目标成效。以乡镇卫生院评价、“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为重点,定期通报进展,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2021年落实省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强化综合保障,逐步完善镇村两级服务设施。全市64个镇(街)全部设置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床位4326张,在职医护人员5420人,房屋和设备均达到基本标准,共配置CT14台、X光机57台、磁共振1台、B(彩)超124台、麻醉机44台,有效满足基层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全市建设1734所村卫生室,建设面积均在80平方米以上,创建省级、市级、县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13所、80所、334所,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率有效提高。

  二、用好两个抓手——注重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抓手。

  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确定滕州市、峄城区作为国家级、市级试点县,按照建设要求积极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滕州市成立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为龙头、21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共体,围绕“七统一”管理,分别建立了医学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检查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技术中心,成立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从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推进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方位融合发展,助推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坚持多措并举,持续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全省“千家卫生院大提升”“万家卫生室大提升”活动,明确13家二、三级医院对14家基层卫生机构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选派“业务院长”27人援助基层医疗机构发展,8名基层医师被评为齐鲁基层名医,16名被评为市级基层名医。依托二、三级医院作为培训基地,扎实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培训基层骨干全科医师2名、骨干人员10名、乡村医生47名。

  三、做实三类服务——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工作。

  突出项目重点,做实做细基本公卫项目服务。全市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41余万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部实现免费健康查体,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及儿童、产妇、新生儿均纳入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了相应访视及检查;健康教育以村、居为单位实现了全覆盖。

  覆盖签约人群,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64所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422个,团队成员3539人,签约人群216.14万人,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率达100%,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

  试点建设推动,探索医防融合慢病管理模式。滕州市、峄城区探索建立了“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慢性病管理新模式,实现管理模式有效落地。其他区根据省级要求选择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试点,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服务模式。

 四、提升四种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健康管理能力、疫情防控能力和信息化赋能基层的能力。

  遴选专家组建评审专家“智慧库”,实现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智可用,采取培训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创建培训和经验交流,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完善规章制度、优化诊疗流程、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全市31所镇卫生院达到甲等标准,16家、46家、43家基层医疗机构分别达到推荐标准、基本标准和省能力提升标准,41家机构完成老年友善环境整治,建成社区医院5所,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成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级专家库,定期开展专家培训、督导,组织区(市)开展项目自评、互评,定期组织专家到薄弱镇(街)进行指导帮带,以提升健康管理能力为核心,稳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质量。

  着眼全市实际布建完善基层发热哨点诊室60个,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发热患者管理等制度,有效发挥基层发热哨点诊室的探头作用。全面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与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共同落实好“五包一”责任制,开展重点人员摸排、协助流调、隔离、转运等网格管理工作,基层机构疫情防控措施落有效落实。在枣庄市发生本土疫情期间,基层医疗机构积极配合做好“三区”防控措施,在满足重点疾病、人群就医用药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实省、市政府“六稳六保”政策要求,加强村卫生室设备配备,1218所村卫生室配备康复理疗设备,96所中心村卫生室配备心电图机等设备,1518所村卫生室配备智慧随访设备。

  任怡春指出,推进惠民实事项目建设,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智医助理系统,辅助基层医师准确诊断、规范诊疗,方便村民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规范并批量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智能语音随访,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率、质量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基层群众就近就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