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培育社科人才队伍 推进课题研究创新转型

2024-02-03 11:31: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3日讯(记者 杜方奇 见习记者 郭雨鑫)2月2日下午,枣庄市举行“社科添智赋能、助力枣庄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枣庄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胡安源作新闻发布。

  胡安源介绍说,2023年,枣庄市社科联开展学术理论研究,培育社科人才队伍,打造资政服务高地,有力推进了课题研究创新转型,智库建设赋能发展,社科普及提质增效,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了社科智慧和力量。

  强基固本,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上淬炼本领

  提高政治站位。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召开后,市社科联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关于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等中心工作,促进市社科联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再上台阶,方案体现社科特色,对实施“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社科添智赋能行动等活动作出明确安排。

  丰富学习载体。举办枣庄市社科联系统干部思想能力作风提升读书班,对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开展专题研讨、组织现场教学、省市委有关部署要求的学习,不断提升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做好信息宣传。在推进中认真总结经验,刊发市社科联以思想能力作风建设推进社科工作高质量发展信息6篇。2024年1月4日,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为民就枣庄市《以思想能力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社科人才队伍干事创业新动能》的典型经验作出批示;1月5日,市委书记张宏伟对《市社科联典型经验获得省社科联主要领导批示的报告》作出批示。

  立足职责,在服务“强工兴产”上主动作为

  召开市社科联“强工兴产、工业倍增”添智赋能专题会议,学习贯彻枣庄市动员大会精神和《枣庄市宣传文化系统落实“工业倍增计划”十条措施》文件要求,联合市委宣传部制定印发了《枣庄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社科添智赋能行动实施意见》。

  建强枣庄社科新型智库。启动第三批社科专家申报评选工作,并对第一批和第二批智库专家进行了复核,最终确定了智库专家233名。修订了《枣庄市社科专家智库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提升了智库专家选用和管理服务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推进应用课题研究上创新突破。紧盯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乡村振兴”等战略,突出“领导最关注、决策最刚需、工作最前沿、发展最紧迫”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2023年度应用研究课题工作,创新推出专家评审制、专项合作制和揭榜挂帅制三种课题工作形式。在年度申报课题基础上,委托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育学会创设“教育教学”专项课题,会同市纪委监委创设“廉洁文化建设”专项课题、联合市总工会创设“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专项课题,创设“强工兴产”社科重大应用课题研究。联合市委宣传部制定了部门议题、领导圈题、专家揭题、部门评题等闭环管理流程,邀请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能源局、市政府决策中心、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市委讲师团等职能部门和社科研究机构共同推进枣庄市“强工兴产”社科重大应用课题研究。

  擦亮“千名社科专家大调研”品牌。持续推进“千名社科专家大调研”活动,研究制定深化落实措施,与“强工兴产”社科重大应用课题研究相结合,要求各课题组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市社科联班子成员分团牵头协助课题组开展调研,指导各课题组进一步完善调研方案,并根据课题研究领域选配具有高度事业心和高素质的社科专家学者组成课题专家组,组织好课题论证研讨,真正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打造品牌,在推进社科普及上务求实效

  继续打造“订单式”社科普及志愿服务品牌,完善“制单”—“点单”—“派单”—“评单”等流程,推出心理辅导助高考等活动13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了社科普及志愿服务的效果。

  打造社科专家走基层进企业活动品牌,组建社科专家“宣传队”,面向基层广泛开展工业倍增计划相关政策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夯实思想基础,全年开展各类专题讲座12场。四是开展枣庄市第五批市级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申报,22家单位入选。同时积极打造社科普及教育基地“云展播”品牌,与枣庄广播电视台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摄制8期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宣传专题片,已成功推出4期。

  突出导向,在社科成果奖评选上严把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对《枣庄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在去年探索的基础上,开展枣庄市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申报工作,继续实行异地评选,最终评选出获奖成果:示范奖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9项。在评选过程中,社科联工作人员全程回避,选出了一批含金量高、具有枣庄辨识度的标志性获奖成果,扩大了社科成果社会影响力。积极推荐优秀作品参评省社科联优秀成果评选,枣庄学院张凯专著《〈玉篇直音〉语音研究》获山东省第三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枣庄市李子桓作品《建设者》获山东省社科界第十届人文艺术摄影作品一等奖,张新力作品《月色静好》获美术作品二等奖,杜以洪作品《福满华夏》获摄影作品二等奖。

  枣庄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东梅,枣庄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志进,滕州市社科联主席任国成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社科普及是社科联的一项重要工作,2024年枣庄市社科联有哪些新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徐东梅:市社科联将社科普及做为一项重点工作,按照省社科联对社科普及工作的新要求,贯彻落实枣庄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枣庄市实际,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原则,深入群众调研交流,通过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制定符合枣庄市社科普及工作实际的工作策略。

  建立一支“研究深、讲的透”的高素质社科宣讲队伍。整合优化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从社科专家智库中选拔部分在理论研究上有深度,在宣讲上有特长的专家,建立一支即对政策理论深度了解,又能用人民大众喜欢听、听的懂的语言来阐释政策理论、热点问题、文化传承、社科知识的宣讲队伍。

  推出一系列“覆盖广、接地气”的社科普及活动。首先,将惠民宣讲做“实”。完善“订单式”社科普及志愿服务,做到专家“定位准”、讲授“内容精”、后续“有延伸”,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次,将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做“强”。通过开展基地讲解员大赛、推出基地“云展播”、开展社科普及现场教学等方式,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切实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再次,将学会活动搞“活”。针对所属各学会特点因势利导,围绕枣庄市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其地域性、专业性优势,挖掘服务潜力,找准定位和着力点,创新形式与内容,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

  打造一个“叫得响、能传播”的社科普及品牌。常态化开展社科普及惠民活动,变社科普及周为普及年,实现宣传全年不间断、活动全年不停歇,形成“永不落幕的社科普及周”,着力打造“社科枣普及,聚力润民心”社科普及品牌,以品牌建设引领枣庄市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社科应用课题研究也是是社科联的一项重要职能,请问枣庄市社科联在2024年度常规课题研究工作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李志进:课题研究方向范围更加明确具体。枣庄市社科联对社科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加强了对枣庄市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拟定了一些具体题目。

  课题申报进口关更加严格。今年为了确保申报课题质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枣庄市社科联将适当控制申报课题数量。根据去年的区(市)、单位申报数量情况、立项以及结项情况,按比例缩减确定申报数量,并进行定额分配。并要求各申报单位要加强组织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注重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确保论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并签署明确意见。

  课题项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一是方便申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和规定,比如:去掉签订协议书、简化申报书填报、减少研究报告字数等;二是从严管理。比如课题立项将进行匿名评审、课题立项后不得随意变更人员、加强学术道德管理,所有立项需要签定个人承诺书。

  科研成果更加注重转化应用。以往课题结项以专家评审鉴定作为结项依据,为了加强枣庄市社科成果转化力度,扩大社科成果影响力,今年常规课题结项以公开发表的成果或领导批示转发作为结项依据。

  记者:请滕州市社科联介绍一下2023年在理论宣讲工作上有哪些亮点做法?2024年有哪些计划和安排?

  任国成:凝聚宣讲新合力,让“明白人”讲“深道理”。建立由党校讲师、社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库”,由党组织书记、道德模范等组成的“骨干库”,由乡贤、“五老”等组成的“百姓名嘴库”,推动宣讲队伍建设体系化、专业化。定期发布宣讲项目,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广泛“招贤纳士”,真正把讲政治、口才好、有思想的优秀宣讲人才请进来、选出来、用起来。

  拓展宣讲新阵地,化“单打一”成“组合拳”。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延伸拓展到哪里,切实把理论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主要做法就是“四个打造”,即打造随时随地的“流动讲堂”,利用群众生产生活间隙,深入网格社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基层一线开展“一刻钟”宣讲。打造别开生面的“广场讲堂”,发挥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术家作用,开展“理论+文艺”选题策划,先后编排柳琴戏《誓言》、曲艺《同心向党花向阳》、歌曲《跟着您》等160余件文艺剧目,让理论宣讲走上广场,把难懂的理论“唱出来”“演出来”。打造启智润心的“文化讲堂”,大力实施“赓续文脉、启智弘理”工程,培育了“滕州大讲堂”“善国讲坛”“鲁班讲堂”等品牌。

  活化宣讲新形式,变“面上浇灌”为“精准滴灌”。建立“菜单式”“订单式”宣讲机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开设社科普及宣讲“点单”系统,定期公布“宣讲菜单”,基层群众根据需要自主点单,市社科宣讲团分单派单,宣讲员接单后赴约宣讲,宣讲结束后由群众评单结单。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