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多措并举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现代化

2023-12-06 09:17:4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6日讯(记者 杜方奇)12月5日,枣庄市召开解读《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张德忠作新闻发布。

  张德忠介绍,2018年以来,枣庄市建设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3项,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展“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查处整改违法违规项目1025个,实现市域范围内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全覆盖,人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增量”得到有效防控。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现“双下降”态势,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由2018年的901.61平方公里下降至2022年的803.4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由20.85%下降到17.6%。中度以上侵蚀面积由2018年的119.94平方公里下降至2022年的45.43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比例由14.07%下降到5.65%。

  近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枣庄市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枣庄市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第一部分是总体目标。提出全面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现代化,明确阶段目标。到202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84.55%。到203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0.11%。

  第二部分是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核心是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化“三片一中心”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推进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具体包括实施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完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推进水土保持功能提升3个方面措施。

  第三部分是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聚焦有效管住人为水土流失增量提出监管措施,具体包括严格制度标准、创新监管形式、凝聚监管合力、落实防治责任4个方面措施。

  第四部分是科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发挥政府牵头、部门协同作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着力改善和提升治理区生态条件。具体包括注重水土流失系统治理、强化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打造高标准生态清洁小流域、构建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新机制4个方面措施。

  第五部分是夯实水土保持基础支撑。按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提出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发挥动态监测功能、强化科技赋能、打造示范典型4个方面措施。

  第六部分是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专业力量、加强考核激励、加强宣传教育5个方面,对做好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枣庄市城乡水务局二级调研员于保华,市城乡水务局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王春明,山亭区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道峰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枣庄市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实施以来,枣庄市主要开展了哪些水土保持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于保华:2018年以来,市城乡水务局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要求,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规划引领”,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入轨”。2018年,市政府印发《枣庄市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确定了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形成了“三片一中心”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构建起全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发展框架。在此基础上,推进各区(市)的水土保持规划批复实施,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制定网格化、精细化的规划目标。2019年,城乡水务、发改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枣庄市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完善区(市)级责任体系,并每年对区(市)政府实施考核评估,有力推动了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同时,根据《规划》确定的近期目标,制定全市各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并逐年下达。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水务和林业等部门各司其职,指导区(市)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完成规划治理任务,“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分工明确”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坚持“重在保护”,实现人为水土流失“控增”。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通过“天上看、地面查、全覆盖”,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认定11批次卫星遥感图斑1824处,查处违法违规项目1025个,全部按照省水利厅时限要求完成整改销号任务。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点,明确差异化、针对性要求,实施分类精准监管。通过不断推进“强监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执行明显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控。

  坚持“要在治理”,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减量”。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地制宜、科学施策,一体推进修山、增绿、整地。水土流失治理区域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为当地经济发展、困难群众脱贫增收、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实施方案》提出要严格落实人为水土流失监管。请问,枣庄市在强化监管方面有哪些创新性举措?下一步强化监管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王春明:“监管+预防”,抓源头防风险。一是强化企业宣传。将《水土保持法》《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汇编成册、送书上门,做好法规宣传、政策解读。企业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二是强化社会宣传。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水土保持普法宣传活动,累计发放政策汇编、工作告知书等2万余份,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现场宣传100余次。三是强化制度约束。将《枣庄市水土保持规划》与《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三区三线”相结合,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制定《枣庄市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强化水土保持监管责任,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

  “监管+服务”,提效能优环境。一是下发工作流程图。将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涉及的各环节整合编制一幅工作流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办理单位、联系方式、材料清单,切实为企业提供方便。二是建设中介服务超市。邀请全省水平较高、信用较好的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单位入驻,建立名录清单,供企业选用。三是建立咨询服务群。针对工作中的难点、疑点,通过咨询服务群及时高效向企业提供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惑必解。四是打造基层服务站。为克服监管工作中面临的“量多、面广、人少”的实际困难,依托镇街水利站,为生产建设项目就近提供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办事更便利。

  “监管+联动”,建体系提质效。一是推进审管互动。立项阶段,审批部门将立项信息及时推送水务部门进行追踪管理;施工许可阶段,审批部门通过发放“明白纸”,做到提前告知,水务部门督促及时完成方案编报;方案审批阶段,建立市、县两级专家库,组织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培训,提高审查质量、规范审批服务。二是加强协同管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检查,针对重点项目,结合企业信用风险,随机抽取项目,督促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联合审批、税务部门,从审批推送、缴费通知、收缴入库等环节,规范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三是压实属地责任。将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纳入市对区(市)、区(市)对镇街的考核,逐级明确职责,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市、区(市)、镇街三级齐抓共管合力,推动企业积极履行水土保持义务。

  “监管+执法”,严整治强管控。一是深化专项整治。组织召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培训会议,公布重点名单,开展集中约谈,做到销号清零,获评全省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突出贡献单位。二是狠抓执法检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业务能力培训,规范监督执法行为。三是注重技术赋能。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信息管理系统与生产建设项目精准对接,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提供技术支撑,补足技术力量短板,提高监管专业水准。

  记者:《实施方案》中提出要科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请问山亭区作为枣庄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近年来主要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有什么特点?

  朱道峰:发挥地理优势,打造“生态+旅游”发展新典范。在项目区规划建设上,以改善水土流失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依托山亭区山水林果优势,结合全域生态旅游,做到水土保持项目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突出经济效益,打造“生态+产业”增长新模式。在实施水泉镇棠棣峪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时,利用独特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经济,成功开展了“生态治理+采摘+电商”项目,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建成全市首家农村电商产业园,带动全村成立家庭农场、农产品销售及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余家。强化产业辐射带动效应,依托烟台大学(山亭)火樱桃产业振兴研究院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发展“智慧果园”20个,示范带动发展淘宝店、微商41家,从业人员达110余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注重人水和谐,打造“生态+景观”村居新环境。在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考虑治水保土和美化人居环境相协调统一。在实施的水泉镇白蒋峪小流域项目中,打出了一套“流域治理-优化环境-发展旅游”的组合拳。流域内杨庄村河道治理、万亩黑松林等提升工程,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更是拓展了周边城区居民宜居生存空间,成为市民生活的后花园。在九子峪小流域项目中,新建多种坝型的拦河堰坝,不仅减少水土流失,也成为当地的水利景观。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