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读《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023-12-14 09:4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4日讯(记者 张宗帅)12月13日下午,枣庄市举行解读《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刘宏涛作新闻发布。

  刘宏涛介绍说,今年10月31日,《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

  《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枣庄市于2019年11月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指示要求,市政府成立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和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全域统筹、市区(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优势,系统开展“双评价”“双评估”和相关专题研究,充分征求了各区(市)政府、市直各部门、相邻地市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规划》成果。《规划》先后经市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等会议研究审议,于2023年6月呈报省政府,8月24日通过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10月16日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10月31日获得省政府正式批复。

  《规划》的期限和范围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年-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为枣庄市行政辖区,包括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总面积为4563.55平方千米。中心城区为市辖区的城市建成区和规划扩展区域。

  《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全文共13章52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规划》确定枣庄城市性质为“鲁南地区中心城市,山东省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大运河文化旅游名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城市功能定位为“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市、运河文化带生态宜居市、鲁南门户枢纽市、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推动枣庄总体空间格局优化。按照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远景(2050年)确定分阶段发展目标,建立底线管控、结构效率、品质生活等三大类27项指标体系。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构建“山水对望、多廊通绿心,中心引领、组团促发展”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锚固枣庄市“东山西湖”自然本底,保护蟠龙河、新薛河、韩庄运河等多条生态廊道,营造以凤凰绿道片区为主体的鲁南生态绿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滕西平原、枣南水乡、低山丘陵三大特色农业功能区,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做强石榴等优质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共同富裕。强化主城区和滕州市的区域引领作用,协同台儿庄区和山亭区两极,构建全域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空间格局,促进集约高效发展。此外,《规划》遵循主导功能用途的原则,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和乡村发展区等5类一级规划分区,实施差异化管控。

  规划举措。共包括9个方面内容,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优质特色农业空间,形成“一环、一带、三区、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建设美丽枣庄,锚固山水对望生态空间,构建“微湖抱犊大运河,多脉百珠生态心”的生态空间格局;强化中心引领,建设集约高效城镇空间,筑牢“一主、一强、两极、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彰显人文底蕴,营造鲁南明珠魅力空间,塑造“运河明珠、匠心枣庄”的特色风貌;注重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宜业中心城区;补齐设施短板,有序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完善设施配置,夯实安全韧性基础支撑,确保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融入区域网络,推动区域多级协同发展;实施监督保障,统筹保障各行业、各领域重大项目落地。

  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磊主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瑜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市城乡规划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颖杰,薛城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党组副书记曹保营出席并答记者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请问作为枣庄市第一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的主要特色亮点有哪些?

  马峰:这是一部“多规合一”的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全域统筹、市区(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优势,与各区(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发改、工信、交通、能源、水利、农业、生态等行业部门共同协作,分级、分类、分实施阶段梳理项目信息近2300项。充分对接落实省、市、县各级各领域“十四五”规划,衔接交通、能源、水利、民生等建设类专项规划17项,衔接文保、环保等保护类专项规划9项,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这是一部体现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规划。《规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洪涝风险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工业用地控制线等各类空间发展底线,夯实全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的空间基础。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列入城市性质,注重盘活存量空间,用优增量空间,以资源和空间利用方式转变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枣庄打造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

  这是一部突出组团型城市发展优势的规划。《规划》明确中心城区范围与发展方向,着力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依托张范片区打造全市创新发展关键增长极和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主城区向心集聚发展。发挥主城区和滕州市的区域引领作用,协同台儿庄区和山亭区两极,依托京沪科技创新轴、临枣菏发展轴、京杭运河发展轴,带动镇区、园区及优势产业集聚区发展,构建全域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空间格局,推动枣庄向高水平均衡组团城市转变。

  这是一部彰显枣庄地域文化特色的规划。《规划》突出做好万亩榴园保护与利用,打造环石榴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做强石榴等优质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共同富裕。突出山水城市特色,保护主城区北部山脉和城区内山水廊道,保育以万亩榴园为主体的城市绿心,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彰显枣庄山水绿城、运河古城、民俗文城、红色故地的文化基因,塑造“运河明珠、匠心枣庄”的城乡特色风貌。

  这是一部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规划。《规划》统领构建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全域覆盖、上下衔接、分层管理、分类指导的规划实施传导机制。配套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将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上图入库,实现“数、线、图”一致,形成市、区(市)、镇(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全市“一张图”,搭建了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库管理模块,推动部门间空间信息共享共用,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监督提供全周期信息化支撑,推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

  记者:《规划》提到统筹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请问是怎么划定落实“三区三线”的,有哪些管控措施?

  王瑜玲:“三区三线”是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规划》编制过程中,特别是2021年7月山东省作为全国“三区三线”划定试点省以来,在国家、省指导下,枣庄市经过多方案比对、多轮次调整,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划定三条控制线,划定成果于2022年10月获批使用。

  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按照现状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的原则,全市划定耕地保有量303.8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68.20万亩,主要集中分布于滕西平原、枣南平原。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各区(市),并上图入库。严格耕地保护与管理,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重要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进行整体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81平方千米。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依托枣庄市现状城镇建设基础,落实“一主、一强、两极、多点”的市域发展格局,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全市范围内共划定城镇开发边界527.1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内,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引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有序实施。城镇开发边界外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在满足一定要求的前提下,可规划布局有特定选址要求的零星城镇建设用地。

  记者:请问规划如何支撑“强工兴产、转型突围”重大战略实施的?

  李颖杰:统筹优化产业空间格局。《规划》围绕保障全市“6+3”现代产业体系空间需求,以打造集约化、集群化、特色化园区为主要目标,强化空间支撑,促进产业集聚,在全市范围内构建“2+9+N”的先进制造业空间格局,即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处国家级产业区,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化工产业园,以及服务和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多个特色产业社区。

  保障“工业倍增”用地需求。新增空间资源重点向各类产业区倾斜,为重大战略平台、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预留充足空间。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在市域范围内分级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对控制线内的工业用地实行严格保护,其中,中心城区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8万余亩。优化主城区功能布局,扩大产业发展空间,将工业用地及其配套产业用地划为工业发展区,完善基础设施配置,推动各类低效用地更新改造。

  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发挥枣庄位于京沪廊道中点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京津冀区域创新功能网络,打造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推动鲁南经济圈融合发展,统筹重大产业布局,提升经济圈整体发展水平。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预留战略留白空间,保障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保障,强化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赋能动力,加快塑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记者:请问作为市驻地,薛城区如何做好规划实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曹保营: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薛城区在构建“一主、一强、两极、多点”市域发展格局中发挥驻地担当,全力打造区域行政、科创、商务、金融、文体中心,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落实规划不走样。

  积极做好规划传导各项工作。按照自上而下、逐级落实的规划编制工作要求,逐级逐层细化落实管控内容,积极参与编制各领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各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加快推动全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持续推进村庄规划分区分类编制,实现规划有效传导。

  加快推进规划成果实施见效。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列出任务清单、分清轻重缓急,细化路径措施,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以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统筹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一老一小”设施配置,加快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高民生供给质量。推进城市公园整治和颜值提升,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有序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完善路网结构,丰富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