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民政局深入推进社会救助“救急难”工作机制

2021-06-26 14:2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26日讯 6月24日,滕州市民政局党组召开会议研究社会救助“救急难”工作机制事项。 
  会议上,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汇报了对近期通过全省数字救助平台对比分析、筛查出的因患病资金支出巨大的家庭,通过实地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方式确认后,启用社会救助“一事一议”救助工作机制,进行大额资金救助的工作。 
  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光耀在会议上强调,社会救助“救急难”工作机制是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力行”的具体体现,是传达党对困难群众的深切关怀的重要举措,要深入推进工作机制建设,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畅通“三条渠道”,完善主动发现机制。一是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网格员、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驻村干部等的作用,及时发现、核实和上报辖区居民急难情况;二是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畅通救助热线,引导群众发现困难家庭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三是依托信息化技术,开发完善困难群众预警监测系统,相关救助职能部门的救助对象数据实时比对共享,及时分析研判救助对象困难情形,对符合救助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二要贯通“三条通道”,健全快速响应机制。一是持续推进镇(街)小额临时救助金制度,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以防止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镇(街)应在24小时内先行救助,后补办手续;二是健全完善“一事一议”临时救助制度,对我市居民出现重大生活困难的,及时组织召开市级社会救助联席专题会议,适当提高救助额度;三是健全完善部门协同制度,对于需多部门综合救助的,民政部门发挥牵头作用,组织相关部门实施救助。 

  三要建立“一支队伍”,实现温暖救助。为确保社会救助的主动和精准,实现社会救助窗口前移,加快培育一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实现社会救助由物质救助到“物质+服务”的转变。针对急难型救助对象,在资金救助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要及时介入,为急难型救助对象提供危机介入、情绪疏导、精神慰藉、资源链接等服务,构建其个人和家庭支持网络,激发其内心动力和自我成长发展能力,恢复其正常生活功能。 (通讯员 王鹏 刘悦) 

责任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