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持续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2023-12-20 16:35:0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0日讯(记者 杜方奇)12月20日下午,枣庄市召开“规范流程优服务 减负便企添活力——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我们在行动”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张健作新闻发布。

  张健介绍说,今年以来,枣庄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和招标投标“百日攻坚”行动,在规范、减负、便企上狠下功夫,持续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深入落实重点任务,创新行动持续深化

  今年6月,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制定《枣庄市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枣庄市发展改革委作为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牵头部门,制定了重点任务8项,目前已提前全面完成。

  清理招标投标隐性门槛。联合市司法局开展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则清理工作,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和壁垒、排斥外地投标人的规定或行为、对不同企业在招标投标方面设置的差别化待遇等进行清理。在市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关于征集招标投标领域各类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问题线索的公告》,设置举报电话和邮箱,公开征集相关问题线索和投诉举报。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开设常态化意见征集和异议投诉受理模块,为企业提出意见建议、投诉举报提供便利。

  推广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认真执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提高招标投标活动透明度。在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电子招投标流程中设置“招标计划提前发布”模块,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设了“招标计划”发布专栏,截至目前,共提前发布建设工程招标计划330条。

  完善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出台《关于鼓励减免投标保证金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的通知》,实行“信用+承诺”模式,建立信用记录与投标保证金联动机制。枣庄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接入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和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强化招标投标智慧监管。升级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开标评标区域监控系统,成功与山东省云智监管系统数据对接,实时传送评审现场音视频,各行政监督部门可在线监督评审。创新“三码同源”(招标文件下载码、投标文件制作码、投标文件上传码)预警机制,围标、串标预警功能模块已上线运行,为评标评审阶段和事后监督提供技术支持。

  聚焦交易透明便利,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力推进“互联网+招标投标”深入融合,打造智慧交易平台,优化服务流程,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推行不见面开标。“不见面开标”改变了以往投标企业需要现场参加开标的形式,实现了开标过程全程可视、实时互动、高效透明,预计每年可为投标企业节省差旅食宿人力成本300万元以上。

  免费办理CA数字证书。投标企业可在枣庄市免费办理CA数字证书,且全省互通互认,实现“一把CA走山东”。推动数字证书无介质化应用,在全市平台推广使用“专家云签”。对投标企业办理“标证通”的享受数字证书免费政策。

  服务专员帮办代办。推出提前介入、优先交易、帮办代办、专业指导、全时在线、限时办结、系统保障、协调联动、金融赋能、跟踪问效“十项举措”,为重点项目配备18名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7×24小时不打烊”“三个优先”服务,业务咨询、场地预定、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实现“随来随办”。

  结合实际先行先试,试点任务实现突破

  围绕营商环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申报实施“揭榜挂帅”改革创新试点,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今年,招标投标领域“揭榜挂帅”试点任务和创新案例打造实现了“双突破”。

  成功“揭榜”省级招标投标试点任务。积极争取“创新招标代理机构信用管理”和“创新废旧物资交易模式。正在起草《枣庄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标代理机构信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枣庄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标代理机构管理,提升代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制定实施《枣庄市废旧物资交易工作规程(试行)》,编制废旧物资交易动态清单,确定了废旧货物、废旧办公设备、废旧房产、废旧机动车等6个大类交易项目。

  典型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3月20日,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第188期)刊发推广《枣庄市推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智能预警全流程服务机制》典型经验做法。

  顺利承接省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规范化试点任务。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制定枣庄市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工作规程及交易清单,做到“应进必进”。

  落实落细惠企政策,市场主体更加满意

  开展企业遍访活动。成立“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招标投标领域中小微企业服务团”,设计制作《枣庄市招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满意度电话回访问卷》,通过电话、问卷、入企等形式先后回访434家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等,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

  开展惠企政策排查整治。重点围绕惠企政策不落实、落实不到位等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精准发力、靶向施治。定期推送政策,回应企业关切,收集整理相关惠企政策,制作惠企政策二维码,方便企业“按图索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开展助企暖企活动。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直通车”政策咨询日系列活动,近距离了解企业诉求,解读招投标政策,回应招标人、代理机构关切。

  枣庄市发展改革委四级调研员崔海庆,枣庄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高冬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今年年初,市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实施意见,请问招标投标领域是如何落实的,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崔海庆:开展历史沉淀保证金“清零”行动。今年4月,发展改革委联合市直12部门,开展历史沉淀保证金“清零”行动。坚持“全面清理、开门清理”的原则,制定了清理方案,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对全市各类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服务平台收取的应退未退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逐一核实,共计清退各类历史沉淀保证金516万元,涉及3家企业20个项目,有效减少了企业资金占压。同时,建立了投标保证金定期清理核查机制,动态督促清退工作,按期退付保证金,切实减轻招标投标市场主体交易成本。

  推出信用记录与投标保证金联动机制。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直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减免投标保证金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的通知》,将依法必须招标的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收取比例由最高2%降至1%,且单项工程最高收取标准降至50万元。推行“信用+承诺”模式,建立信用记录与投标保证金联动机制,有效减轻了投标企业资金占压。

  推动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应用。依托枣庄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享使用山东省电子保函服务平台,优先使用电子保函替代现金担保。同时,不断推动金融机构降低保函费率,5年来保函费率累计降低2.3‰,近期又将保函费率从2.7‰下降至1.7‰,从而解决现金保证金长期占用等问题,为市场主体交易提供便利。

  实现进场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1+10+N”平台体系,实现了进场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100%全覆盖,交易主体可以“零跑腿”“不见面”“零费用”参与枣庄市招标投标活动。推动投标评标“通行码”多元化,推广应用“标证通”APP、“专家云签”,实现企业投标由实体CA数字证书向免介质、共享互认“标证通”APP转变,专家评标由实体CA数字证书向图像识别技术“云签”转变,投标评标“通行码”实现多元化突破。

  记者:据悉,省发改委在今年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目标提出了“应进必进、能进则进、应进能进”实现新突破的要求,请问枣庄市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高冬: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将矿业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制定矿业权网上挂牌出让服务流程,修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交易规则,完善网上交易系统,强化联调联试,盯紧靠上,加强服务保障。

  创新废旧物资交易“能进则进”。抢抓枣庄市被纳入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的重大机遇,成功申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试点,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摸底调研,编制废旧物资动态清单,确立废旧基础设施、废旧货物、废旧办公设备等6大类交易项目,采用省市一体化平台服务模式,为各区(市)开通交易账号,强化培训辅导、政策引导,协调联动推动试点落地。

  强化平台服务保障“应进能进”。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系统和场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工程、综合采购电子交易系统,为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外项目进入平台交易提供支撑。

  记者:投标企业最关心的是招标投标公平公正,强化招标投标监管就尤为重要,枣庄市在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监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高冬:健全“三码同源”预警机制。系统对招标文件下载、投标文件制作、投标文件上传3个重点环节的机器制作码、IP地址、MAC地址自动分析比对,出现雷同情况时进行预警提示,辅助评标委员会评审。

  推行“暗标盲评”交易模式。系统自动隐藏投标文件中投标人名称等身份标识,随机排序投标文件,由评审委员会在不知晓投标人名称的前提下评审打分,从而实现“暗标盲评”,避免专家在技术评分中的倾向性打分,保证交易活动公正公平。

  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上链工作,将交易系统纳入省“区块链”系统,实现统一归集、统一验证,确保交易信息流转过程中的真实性、可靠性,打造“链证清白”新模式。

  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分析报告。根据枣庄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各类资源交易实际,按季度分析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投资趋势、市场开放程度等情况,形成交易数据分析报告报送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为宏观经济决策、优化营商环境、规范交易市场提供参考和支撑。  

责任编辑:杜伟